7月2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和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成效,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伟表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7项主要指标中,6项指标已经于2024年提前完成,包括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其余11项指标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五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现代化高质量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了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了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971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十四五”前四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万亿元,同比增长23.3%。
交通运输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已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轨道上的城市群、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基本建成。西部地区交通建设加速,东北地区交通网络效能提升,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加快建设,东部地区交通承载力不断增强。农村和边境地区的交通通达深度明显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员货物高效流动彰显了中国繁荣发展的活力。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天运送1.6亿吨货物,每天揽收4.78亿件快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运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三五”末增加17.5%和33.6%,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约15%。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了约2800亿元。
技术装备方面,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等“中国名片”更加亮丽。深中通道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CR450动车组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了智能化升级改造,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自动化码头在建设规模、作业效率和技术水平上稳居世界前列。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快推广应用。
面向全球的交通互联互通格局加快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航空航运政策创新突破。中老铁路、中俄黑河公路桥、秘鲁钱凯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中吉乌铁路启动建设。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近万列,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正式开通。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成立了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建立多项双多边合作机制,交通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交通运输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颁布实施了海上交通安全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发布综合交通、安全应急、智慧绿色等方面的标准超过1200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纵深推进,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建设。“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落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全国大件运输许可发证时间平均缩短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