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钱才能用的银行卡必是诈骗 警惕新套路骗局!诈骗分子又有了新套路。近日,北京大兴区某银行向警方报告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假冒银行卡诈骗案件。一位70岁老人收到一张印有“XX银行”和“消费扶贫爱心卡”标识的银行卡,宣传页上显示该卡额度达400余万元。老人到银行查询时,工作人员发现这是一张假卡,没有相关账户信息,确认老人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这张卡是一家陌生公司邮寄给老人的,对方声称这是“养老补贴专用卡”,可领取大额补贴,并以“制卡费”和“保费”为由诱骗老人支付了1000余元,还套取了老人及其家人的信息。为了让老人信服,该公司通过一个虚假App展示了卡内“400余万元余额”及“金条、空调”等“赠品”。
类似的骗局在上海也发生过。今年4月,三位老年客户手持数张印有中国农业银行标识的“消费扶贫爱心卡”来到银行办理激活及取款业务。他们声称这些卡片是与银行总行签约扶贫项目后收到的,项目资金已“到账”,并出示了所谓项目合同及签约App。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卡片印刷粗糙,客服电话并非官方号码,卡号虽为16位但缺失CVD2安全码。系统核查后发现,该卡号无任何记录且卡面信息与农行标准不符。银行工作人员立即报警。民警了解到,这些老人加入了一个“农行”扶贫项目微信群,对方称免费办卡后续可获取补贴,但在办理过程中收取费用,每位老人都已付费约6000元。骗子诱导老人使用名为“potato”的App申请开卡,目前该App已无法显示。
这种骗术的特点包括:伪造带有银行或政府项目标识的假冒银行卡,伪装成“补贴卡”或“福利卡”;以“激活卡”、“手续费”等名义索要费用;通过虚假App虚构“余额”和“赠品”增强可信度;借机套取个人信息,为后续诈骗铺路。
警方提醒公众:正规银行卡需本人到银行办理,陌生邮寄的“专用卡”多为假卡;凡是让先交钱才能用的“银行卡”必是诈骗;遇可疑卡片应立即到银行核实或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