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的一间男寝204寝室引起了关注,这间寝室住了6人,其中4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1人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还有1人被浙江大学录取。这种学霸浓度极高的寝室在该校并非个例。据学生反馈,他们所在的男生宿舍2楼至少有6间寝室,每间寝室都有2位以上的清北生。
这些学霸寝室的形成并非班主任刻意搭配的结果。从高二开始,根据选科不同,同学们会经历一次更换班级和寝室的过程。他们所在班级推行的是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特点自由组合寝室。杭二中的升学路径非常多元,有的通过特殊招生项目进入清北,有的通过强基计划、三位一体、裸考等进入顶级名校。寝室对于住校生来说相当于另一个“家”,每天午休、傍晚以及晚自习结束,都会有一段在寝室度过的时光。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组合寝室,比如找强弱互补或竞赛科目相同的室友,以便于互相学习和成长。两年下来,班级没有一间寝室因为人际关系出过问题,同寝室成员之间关系都很不错。
这间出了4个清北、1个交大、1个浙大的寝室,6位成员曾经都是数学竞赛选手,因此组合在一起。每位同学都有鲜明的特点:吴锴涵长得帅气,数学特别强;李嘉宁热爱运动,无论考试多忙都不会暂停锻炼;周可杭有着清晰的学习节奏,目标明确;章正心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高考成绩与预期相符;曹安砥是个金句频出的有趣男孩;时雨涵做事有自己的方法,总是以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不同个性的人需要磨合。有时熄灯后有人还想继续学习,这时他们会尽量把台灯压低以减少对别人的影响。早晨起床洗漱时间也形成了错峰默契,有的早起10分钟,有的晚起10分钟。整体来说,寝室氛围比较放松,有时候会一起踢球,值日是轮流进行,有问题大家一起承担,不会互相推卸责任。
高三期间,时雨涵依旧选择住校,他觉得遇到这些室友很幸运。有一次首考成绩不太理想,他会向室友请教,从知识点到学习方法,一点一滴地提升自己。当然,并不是每天都这么紧张,大家聊得更多的是兴趣爱好、周末见闻等。前几天他们还举行了一次毕业小团建,一起吃饭、玩剧本杀。
真正的“最强寝室”不仅仅在于成绩单上的数字,更在于那些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和欢笑中的心灵共鸣。这些用青春共同编织的记忆,早已超越了空间的界限,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印记。在这里,少年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找到了可以并肩前行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