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以“骑手招聘”之名行骗的案件在多地频现,引发广泛关注。不法分子通过招聘软件发布虚假职位,利用“低门槛”“高薪资”话术,诱导社会经验不足的暑期工落入陷阱。专家呼吁构建多方协同的综合防范体系,整顿暑期兼职市场乱象。
在浙江杭州读大学的小高放暑假后打算干点兼职赚取生活费,于是在某招聘软件应聘了外卖骑手岗位,没想到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骗了租车费、保险费等近千元。小高表示,对方一直催促他签合同,他没仔细看就匆匆签了,后来才意识到上当了。
近年来,外卖配送等新形态拓宽了暑期兼职的选择面,但多地也出现了以“骑手招聘”之名行骗的案件。不法分子利用“低门槛”“高薪资”“先用后付”等话术,诱使许多像小高一样社会经验不足的暑期工落入陷阱。
安徽亳州的学生小王选择去浙江杭州务工,这样既能和在那里务工的父母团聚,还能省下房租。7月5日,小王满怀希望地在招聘软件上找到了一份外卖配送的工作。抵达指定地点后,小王被催着签了一份电动车租赁合同,却始终没人告诉他具体的工作地点。查看支付宝里对方给开通的业务后,小王发现合同细节:每月699元分期租车费,加上每月499元的“骑手服务费”,一签就是3个月!签约前对方声称的“一天只需跑20单”,变成了每月必须干满26天、跑够1680单,否则不仅没有底薪,还要扣违约金。小王要求退出,对方直接摊牌:“合同都签了,不能退出。”
来自江西九江的小张面对类似兼职套路时曾质疑过“不是免费配车吗?”最终还是被租车行的话术说服,签了这份租车协议。在后续跑单过程中,小张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跑了5个多小时才完成10单,其中还超时了好几单,对于新手来讲,要想完成一个月600单的任务目标并不容易。”
近期频发的“骑手招聘”事件引起了外卖平台的关注。美团配送安全负责人介绍,最近高发的诈骗手法主要有四种:以高薪为诱饵诱导应聘者高价分期购买或租用电动车;冒充美团内部人员谎称缴纳“开号费”或“账号激活费”就能获得跑单特权;以“装备费”“电动车保险”等名义索要钱财;虚假承诺如“完成1000单免首月租金”。针对以上情况,美团配送已通过各种渠道持续对外警示宣导。
不法分子针对暑期工挖坑设陷,可能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郭博宇表示,租车行的行为一般会构成欺诈,被侵权人可依据民法典关于合同可撤销的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涉及人数众多、数额较大,公安机关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给予相关人员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会追究单位及责任人相应刑事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玉表示,若以“完成高额任务免租金”等难以实现的承诺诱导签约,涉嫌违反广告法第28条虚假广告规定;租车行要求学生办理分期贷款业务必须有金融资质,否则涉嫌违反《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关于非法经营的相关条款。
老骑手李伟建议,做这行业之前可以找在职的外卖小哥了解一下;还可以找正规的配送服务中心,会有专门的师傅带着,比自己摸索强。以美团为例,正规的配送站点会有美团的标识,每天还会开早会等,新手可以从这些细节判断招聘方是否正规。
暑期工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受到了欺诈、胁迫等显失公平的情形,可以作为撤销合同的正当理由。对此,暑期工应注意保存好证据,包括招聘广告、微信记录、付款凭证、合同文本等。找兼职时遇到高收益、先交钱等字眼应当擦亮眼睛;在确定兼职细节时,应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地点、报酬等条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签订兼职协议。
监管部门、平台方、公安和网信等部门需从信息收集、线索查证等角度入手,协作开展专门的暑期用工劳动力市场治理。对涉及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梳理典型案例,整顿暑期兼职市场乱象。学校可建立“兼职黑名单”,纳入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平台及公众号,及时向学生发布风险警示。
7月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王天玉认为,可以将学生暑假兼职市场纳入其中。针对暑假兼职市场需求持续升温,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反诈宣传力度,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学生等暑期工群体营造安全可靠的兼职环境。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兼职安全问题,一旦发现诈骗线索可及时向平台或警方举报。
饿了么也发出特别提醒,平台招聘不会向骑手推荐任何贷款金融产品,所有官方报名渠道也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任何要求“付费入职”,或要求到指定商家高价租、购车辆的行为,均为“黑中介”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