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贵州榕江遭遇洪灾期间,忠诚镇成为重要的物资接收和转运点。不仅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通过忠诚镇送往榕江县城,忠诚镇政府旁的一家食堂也全速运转,将网友捐赠的肉和蔬菜做成盒饭送到一线救灾人员手中。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忠诚镇党委书记杨胜涛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统筹调配后勤志愿工作,将干部群众编入七个专项小组,全力支援救灾行动。
6月28日,杨胜涛身穿忠诚镇“村超”球衣,在食堂里喊出“后勤只吃三分饱,多省一份饭就多打一碗饭支援一线”的话语,引发网友热议。有人为忠诚镇后勤人员舍己为人的精神点赞,也有人质疑其作秀。7月26日,记者前往忠诚镇与杨胜涛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
杨胜涛回忆起抗洪抢险的经历,每一幕都印象深刻。洪水期间,榕江县分为七大洪区,忠诚镇是第六洪区。从6月23日起,调度变得频繁,最初每两小时一次,后来不到十分钟一次。对讲机反馈上游雨量特别大,洪水级别逐渐上升,从最初的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
就在洪水形势越来越严峻时,6月24日凌晨三四点左右,杨胜涛突然发现与指挥部失联了。对讲机没声音,电话也打不通,派人出去发现通往县城的道路被洪水淹没,根本无法通行。
面对指挥部失联的紧急情况,杨胜涛选择主动作为。他在6月24日白天指挥紧急避险和转移工作,晚上召开了干部职工紧急大会,提出利用忠诚镇作为物资转运点的机会,招募志愿者和车队解决榕江县城的一日三餐问题。于是紧邻镇政府的一家平时办红白喜事的食堂被改造成了24小时供餐的“忠诚大食堂”。
当时为何选择这么做?杨胜涛表示,忠诚镇没有受灾,应该做好榕江县城的保障工作,毕竟洪水退去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恢复重建。
忠诚大食堂建立后的第一道难题是食材问题。6月24日深夜,他们联系了镇里的蔬菜基地,由于人手匮乏,镇政府的干部职工冒雨打着手电筒去地里摘菜。6月25日上午又组织人手收肉,结果全镇只收到27斤肉。第一天开餐,中午只做了1200个饭盒,下午做了1600个饭盒。
因为食材有限,6月25日晚餐的饭盒里肉比较少,部分盒饭甚至只有素菜。为了解决物资短缺问题,杨胜涛想到了网络求助。没想到当天就有回应,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送来了急需的米、面、油、蔬菜等物资。从6月26日开始,食堂的供餐量逐渐扩大,顶峰时达到一天22000多份。
6月28日,榕江遭遇第二波洪峰,忠诚大食堂面临紧急情况:午餐时间食堂来了很多紧急避险的群众,导致现场混乱。杨胜涛第一时间来到现场维持秩序,出现了穿着“村超”球衣喊话的一幕。
谈到这么做的原因,杨胜涛解释说,当时下着暴雨,支援一线有200多支清淤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被困在县城里没办法做饭。他们在准备送餐时,碰上了暴雨,很多到忠诚避险的群众在食堂里急着领盒饭,导致后厨秩序混乱。他希望优先保证一线人员的饮食。
洪水退去后,忠诚大食堂从7月8日开始暂停营业。不过7月26日该食堂再次重启,在“村超”期间推出了2000份感恩盒饭。杨胜涛表示,救援队来吃盒饭免费,感兴趣的游客也可以品尝,两荤一素18.8元,收益将用于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