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的失联72小时,惊动了整个互联网。7月24日早上6点58分,他更新了动态,配图是一张清晨寺庙的照片,配文是每日的佛语。一切看似如常,但这竟是他最后一次露面。随后三天,他的电话关机,社交账号停更,媒体多次拨打少林寺电话,无人接听。有记者联系到少林寺几位法师,得到的回答一致:“等官方消息。”
释永信是一位拥有87万粉丝的“网红方丈”,身家亿级、控股18家公司,如今突然“人间蒸发”,引起广泛怀疑。2015年,他被举报时,许多人以为那是一场“恶意抹黑”。然而,2022年,他以“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豪掷4.52亿拿下郑州一块商用地,项目规划包括演出、酒店和商业综合体。这家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释永信本人。
据公开资料,他名下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多达18家,核心母公司叫“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他持股高达80%。从“佛门子弟”到“地产商人”,释永信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争议。香火钱去哪了?门票分成谁拿了?这些年少林寺成了什么?一个景区?一个IP?还是一台印钞机?
这不是释永信第一次遇到麻烦。2015年,一位自称“释正义”的少林寺弟子实名举报他有情妇、私生女、豪车、豪宅等问题。当时调查结果是“无证据,不成立”,但这些传闻从未消失。每次他出席活动或接受采访,总有人在评论区问:“你那个私生女怎么样了?”2024年还有主持人当面问他:“您真的没有老婆孩子?”他回答得滴水不漏:“要有问题早就成问题了。”听起来像澄清,其实啥也没说。
现在的寺庙不仅仅是敲木鱼念经文的地方,而是文创IP、景区运营、培训工坊、演出中心。五台山的香能炒到几百,峨眉山的门票堪比迪士尼,连九华山都在搞“禅修套餐”。释永信则是把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彻底商业化的第一人。他创办了少林寺书局、文化研究所,出版杂志《禅露》,推动“少林文化”走出国门。有人说他是有远见的改革者,也有人称他是“披着袈裟的资本家”。
2011年,少林寺因门票分成问题与嵩山风景区管委会发生纠纷。按约定,寺庙拿30%,管委会拿70%,但后来账目不清,三年拖账五千万分成未到位。少林寺忍无可忍,拉起横幅抗议。这场官司最后不了了之,但恩怨一直未断。有人说这次释永信被带走是因为旧账新翻,也有人认为他挡了某些人“上市圈钱”的路。
释永信的失联不只是一个人的危机,它反映了这个时代信仰与金钱的博弈,照出了我们对“清净”二字的怀疑。我们需要的不是会开公司、拿地皮、搞演出的方丈,而是能让人安心跪拜、心生敬畏的出家人。看清真相的人在笑,还在装睡的人何时才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