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一家商铺里,韩冰正在整理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白桦树饮品。她提到去年开始售卖桦树汁后,许多游客特意前来尝鲜。当地产的180毫升原液是店里的热销款,售价12元。
这种带有木质清香的微甜饮品,在都市被包装成“中产水”。距离额尔古纳3000多公里外的城市特卖店内,促销的白桦树汁每升售价21元,比进口椰子水if品牌还贵50%。曾经鄂温克族人用桦皮桶采集的天然饮品,如今被装进现代化生产线,并通过主播们的大力宣传身价倍增。
随着农夫山泉、汇源、大窑等饮料巨头相继布局,白桦树汁这一细分市场迅速扩张。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从原料采集到终端销售,从功效宣传到价格体系,整个产业链亟待规范。
韩冰家经营的商铺内摆满了各种白桦树饮品,包括白桦树汁、原液和浓缩液。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以其原始白桦林闻名,距额尔古纳市40公里处有一片绵延7000公顷的白桦林,是大兴安岭地区面积最大、形成年代久远的天然原始白桦林带。
作家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中描绘了鄂温克族人采集桦树汁的传统方法:用猎刀在树根轻轻划一个口,插上一根草棍,摆好桦皮桶,桦树汁便会流进桶里。这种纯净透明的汁液非常清甜,喝上一口满嘴都是清香。
现在采集方法有所改良,通常使用锥形刀在桦树上钻一个小洞,用滴流的软管接在洞里,尾端连接塑料桶。这样取的桦树汁稍微浑浊一些,不如工厂出的清亮,保质期也很短,只能放一天左右。
这份来自森林的天然馈赠已通过工业化生产走向全国,成为都市消费新宠。线上,各大直播间纷纷打出“源头直销”、“玻璃瓶锁鲜”、“免费试喝”等营销标语,线下商超也全面进驻这类产品,甚至在特卖零售店也被冠以“液体黄金”的美誉,摆上了货架最醒目的位置。
一位长期专注雪山水代理的经销商透露,自今年1月拓展白桦树汁业务以来,销售表现良好,整体保持小幅增长。她坦言,产品售价较高是影响销量的主要原因。
关于白桦树汁的功效,解酒、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是主播们大力推广的卖点。消费者杜先生表示,他最初是受短视频影响尝试,后来因口感清爽、无负担感成了忠实顾客。但科学研究尚未明确证实其具体药用价值,目前市面上的部分宣传存在过度营销倾向。
作为新晋“网红饮品”,白桦树汁因售价较高被称为“中产水”。市面上的白桦树汁饮品风味差异显著,部分企业采用非高温灭菌工艺,6小时内完成采汁加工,最大限度保留活性成分;而依赖冷冻储存的企业可能面临营养流失或变质风险。
目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白桦树汁加工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多数企业执行的是植物饮料的国家推荐性标准。该标准允许以植物提取物为原料,并可添加食品添加剂及其他辅料。因此,部分品牌可能通过稀释原汁降低成本,甚至用甜味剂调整口感。
近年来,白桦树汁市场迅速扩张。除原产地企业外,汇源、大窑等饮料巨头纷纷入局,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的产品已进驻山姆会员店。今年5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批准发布的《天然白桦树汁》团体标准首次提出全产业链规范,要求天然白桦树汁全程禁止添加任何物质,并需最大限度保留氨基酸、三萜类、多酚类等天然成分。但作为推荐性标准,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执行。
随着白桦树汁市场持续升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日益凸显。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特别针对桦树汁等饮品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认准资质,选择标有生产许可的正规品牌,远离“三无”及无中文标签的进口或散装产品;细辨成分,纯桦树汁配料表仅含“桦树汁”,添加水、糖等即属调配饮品;查验包装,密封完好无胀罐或渗漏,结晶、沉淀异常需警惕微生物污染;科学存储食用,开封后尽快饮用,出现浑浊、异味立即停食。
面对全国各地激增的白桦树汁需求,人们既关心白桦树汁原料供应问题,也担忧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威胁。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该省白桦树面积达1000余万公顷,白桦树汁年可采量约580万吨,资源储备丰富。
不过,国际期刊《Tree, Forest and People》今年7月发布的研究警示,全球变暖正威胁这一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研究团队为期三年的监测发现,白桦对干旱尤为敏感,在干旱年份生长速度显著下降。林业专家指出,虽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现,但目前白桦树的商业采集仍处于可持续状态。仍需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森林的长期影响,动态调整管理策略。
今年3月,《黑龙江省桦树液采集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首次对桦树液采集行为做出系统性规定,严防过度采集等行为,从源头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