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1岁半的女童林林口腔和舌面的糜烂肿胀情况有所好转,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继续治疗。6天前,她误服了彩色颗粒状的管道疏通剂,导致口腔到食管严重灼伤,被紧急送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
林林入院时,口唇、舌面及口腔黏膜发黑、糜烂。由于管道疏通剂是腐蚀性较强的碱性物质,容易造成食管及胃黏膜损伤,甚至可能导致胃溃疡或穿孔。医生为林林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和胃镜检查,发现她的口腔、齿龈、喉部、咽部、食道、气道以及胃黏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病情严重。经过医护团队制定的精细全面治疗方案,包括保护气道、口腔护理和抗感染等措施,林林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后期仍需关注食道灼伤后可能出现瘢痕导致食道狭窄的问题。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曾赛珍主任医师指出,管道疏通剂和强力清洁剂多含强酸或强碱成分,一旦误服或接触皮肤眼睛,几秒内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黏膜或皮肤灼伤、溃烂甚至穿孔,后果远比普通烫伤严重得多。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来确保孩子的安全:
危险物品应放置在孩子绝对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要将化学用品存放在水池下、矮柜里等看似孩子够不到但实际上存在风险的地方;化学用品要保留原包装并清晰标注名称和危险警示,避免用饮料瓶或食品罐分装剧毒物品;对处于探索高峰期的幼儿,应保证其时刻在成人的有效监护视线范围内,在做家务或接电话时提前确认孩子处于安全区域;教育孩子哪些东西是“危险,不能碰”的;如果孩子误服了强酸强碱类物质,切勿催吐,而应该少量多次喂服牛奶或蛋清以保护黏膜,并迅速送医,准确告知医生误服的具体物品名称。
家中存放的管道疏通剂一定要妥善保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