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胖改”一年仍亏损,再砸40亿豪赌能否破局?
2024年,永辉超市“拜师”胖东来,开启自救转型之路。如今一年过去,成绩单如何?7月14日,永辉超市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3亿元。
7月30日晚,永辉超市披露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金额不超过39.92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此次近40亿元的定增募资中,绝大多数将被计划用于门店升级改造。
曾经的商超巨头永辉超市,如今已连续四年年度净利润亏损。在这连年亏损的困境下,永辉超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毅然踏上“自救”征程,全面开启“胖东来化”调改之路。这一转型举措备受业界关注,大家都在拭目以待,永辉超市能否借此重焕生机。
“胖改”一年仍陷亏损泥沼
2024年,永辉超市开启“胖东来模式”调改,期望通过借鉴胖东来的成功经验,从商品结构、购物体验、组织架构及薪酬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变革,以扭转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局面。一年过去,从业绩数据来看,永辉超市似乎仍未摆脱亏损的阴霾。根据其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高达8.3亿元。
回顾2024年同期,永辉超市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3亿元。这一对比,凸显出永辉超市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永辉超市将亏损原因归结于多个方面。2025年正处于转型的深水期和持续阵痛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调改门店总数达124家。门店调改是一个复杂且耗费巨大的过程,需要经历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以及人员技能爬坡等多个必要阶段。这些环节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会在短期内对门店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进而拖累整体业绩。
大规模闭店也是导致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在报告期内,永辉超市共关闭227家长期亏损的门店。闭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成本费用,如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以及资产报废等。这些费用的集中支出,对公司的利润造成了较大冲击。
商品供应链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绩。报告期内,永辉超市完成了大量供应商和商品的升级替换。虽然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提升商品品质和竞争力,但在短期内,新供应链的磨合、商品的市场接受度等问题,都给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门店运营情况来看,永辉超市对门店调改的成果有着自己的判断。2024年调改门店的营业收入、客流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公司在门店布局、商品、人员等多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化水平,掌握相对成熟的方法论,具备门店调改规模化复制能力。然而,市场的实际反馈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部分调改门店在开业初期确实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呈现出火爆的场面。以2024年6月19日开业的永辉全国首家胖东来模式调改店——郑州信万广场店为例,开业首日,即便在三十五度的高温下,依然人头攒动,门店甚至宣布限流,有消费者清晨五点就来排队。但好景不长,一年后的近日,入口处方便排队进店的围栏已拆除,店内只有少数几名顾客走动,客流大幅降温。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调改门店也有出现,部分门店在开业两三个月后,客流就开始明显回落。这表明,虽然调改在短期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但如何保持消费者的持续青睐,实现长期稳定的业绩增长,仍是永辉超市面临的一大挑战。
再砸40亿 “all in” 门店调改
面对业绩困境,永辉超市并未退缩,而是选择继续加大投入,推进转型进程。7月30日晚披露的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金额不超过39.92亿元。在这笔巨额募资金额中,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成为重中之重,拟使用募资金额32.13亿元,占本次募资的80.49%。
永辉超市表示,将通过此次募资,进一步对298家门店进行“胖东来模式”调改升级。在商品结构方面,计划优化商品种类,提高进口品牌及现制商品占比,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购物体验上,将从门店环境、服务细节等方面入手,提升消费者的购物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还将对组织架构及薪酬进行系列化改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门店的高效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55.97亿元,建设期为24个月。若以此计算,永辉超市调改一家门店平均要花费约1878万元。如此高额的投入,彰显了永辉超市对转型的决心,但也让市场对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未来回报充满了期待与担忧。
除了门店升级改造,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也被列入募资用途。该项目计划投资总金额3.09亿元,拟使用募资金额3.09亿元,占本次募资的7.74%。高效的物流仓储体系能够确保商品的及时供应,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永辉超市对物流仓储的升级改造,旨在进一步优化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与门店调改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公司的转型发展。
剩余的4.7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截至2025年3月31日,永辉超市负债总额为349.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8.73%,存在着较大的偿债压力。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有助于缓解公司的资金紧张局面,降低财务风险,为公司的转型提供稳定的资金环境。
转型路上的挑战与机遇
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面临业绩亏损和巨额资金投入的压力外,还需要应对来自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在市场竞争方面,传统商超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以步步高、家乐福为代表的传统商超纷纷陷入困境,行业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与此同时,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和线下零售创新业态的兴起,如生鲜电商、社区团购、便利店等,进一步分流了传统商超的客源。这些新兴业态凭借便捷的购物方式、丰富的商品种类以及高效的配送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给永辉超市等传统商超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对永辉超市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购物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希望能够购买到新鲜、优质的商品,还追求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
永辉超市在“胖东来模式”调改过程中,虽然在商品结构和购物体验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如何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不断优化自身的经营模式,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然而,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渐复苏和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零售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果永辉超市能够成功实现转型,通过“胖东来模式”调改,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门店,提升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那么将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永辉超市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门店网络和庞大的会员体系,这是其宝贵的资源优势。通过对门店的升级改造和数字化运营的推进,永辉超市可以进一步挖掘会员价值,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粘性,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永辉超市“胖改”已满一年,虽仍处亏损,但近40亿元定增计划彰显管理层转型决心,未来两年计划完成所有存量门店调改,过程中需应对资金投入、运营平衡等挑战。市场对定增计划反应分化,部分投资者认可转型方向,认为其有望提升竞争力实现业绩反转;也有投资者担忧资金回报及转型风险。
永辉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将“胖东来模式”与自身结合,形成特色经营模式,具体需在商品结构优化、购物体验提升、组织架构和薪酬改革等方面发力,同时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以打造高效供应链。此次“胖改”对永辉是背水一战,成功则有望重回行业领军地位,失败则面临更严峻挑战,其后续行动备受行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