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杭州的金先生在健身房减肥时称被忽悠办卡和买私教课,总共花费了87万元。他说这些费用可以让他锻炼300年。金先生手里拿着厚厚一堆契约书,一部分是入会办卡,一部分是私教课,总共有26份。5月10号到7月9号这段时间,他在燃炎健身房买了将近1200节课和300年的年卡,一共花费了871273.27元。
两个月时间里,金先生为何要花费87万购买他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健身卡?这事得从三个月前说起。金先生在杭州燃炎健身已锻炼三年。5月9日,有位销售找到他,说健身房有个回馈老客户的办卡活动。销售表示,一般一人一次,但给他两次机会,因为他是老会员,可以以内部价8888元买一张卡,然后以16666元卖出。只要花8888元,就能拿回16666元,面对高额收益,金先生起初有些犹豫,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对方提出的保障机制:保证一定卖出去,如果两个月转不出去就全额退款;如果以16666元的价格转出,他们抽取10%的佣金,其余的钱再转给他。
听上去稳赚不赔的生意,当天金先生就花了17000多元购买了两张健身卡。双方签订的入会契约书显示,一张五年卡的价格是8880元,但契约书里并没有关于转卡收益的内容。几天后,金先生获得了更多的购买次数。销售人员告诉他有团购用户还差几个名额,让他包掉。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充了五六万,到了十三万后,销售人员介绍了一位大团购经理给他,他又充了三四十万。到了7月份,销售人员说还差十万,让他充了以后会在7月15号把所有钱打回来。于是7月8号左右,金先生又打了十万。
两个月时间里,金先生陆续充值了87万,拿到了26张契约书,包含了年卡、私教课。按照他的算法,可以使用300年。如果对方卖出,按照当初的承诺,他能拿到160多万。然而到了约定时间,金先生没有收到钱,对方说是财务还在审核。7月25号依然没有给他,金先生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这些契约书除了没有写明返利的金额和时间外,还写着“会员权益无法转让”。金先生说自己当时冲昏了头脑,根本没看过合同。记者注意到,金先生的这些契约书都是和一位虞先生签订的,通过天眼查发现,这位虞先生就是健身房的法定代表人。
记者陪着金先生赶到位于杭州滨河广场的燃炎健身。前台工作人员表示联系不上这位店长,对健身房让会员办卡一事也不知情。金先生说,这家健身房的员工分两批,一批正常经营,另一批则负责打电话给以前的客户进行推销。金先生并没有虞先生的联系方式,都是通过销售和他线下见面。当天在店里没有见到任何销售,拨打销售电话也无法接通。记者随后找到了滨河广场的物业,对方表示对健身房的销售行为并不知情。物业现场帮忙联系了虞先生,但也没有成功。
金先生表示他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的事,管好自己手里的钱,一旦转出去了很难再追回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解释中明确收款不退、限制转卡等格式条款无效。新修订的浙版新消法也明确规定,预付卡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显然金先生签署的入会契约书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记者已经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反馈,金先生也已经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