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军工的发展已经从追赶转向了在某些关键领域的反超。以航母为例,过去我们为辽宁舰和山东舰出海训练感到兴奋,而福建舰的出现则将标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滑跃起飞过渡到电磁弹射实战化。
近期,央视《攻坚》栏目公开了福建舰进行电磁弹射测试的画面,歼-15T舰载机在甲板上如箭离弦,划破天际,这一幕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是战略意义上的里程碑。这次公开画面展示了中国航母战略体系重构的一个信号。
视频中,歼-15T战机从福建舰飞行甲板电磁弹射装置上滑出,溅起的火星在电磁轨道上划出一道金线。这标志着中国航母彻底告别滑跃起飞,转而进入以电磁弹射为核心的作战新体系。过去,辽宁舰和山东舰虽然采用滑跃起飞方式,但这种方式限制极大,起飞重量受限、出动效率低且预警机无法起飞。而福建舰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电磁系统,拥有三条弹射轨道,可以同时多机准备、多机出动,并且预警机可用。这一切意味着中国航母真正进入了“3.0时代”,具备远洋作战、快速打击、多机协同能力。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模仿美国福特级航母,但实际上,中国的路径完全是自主研发,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技术反超。例如,福建舰采用的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这是全球首创,与美军福特级航母使用的中压交流电系统完全不同。福建舰电磁弹射能效高达90%,维护人力减少30%,并且在千次陆基试验中实现“零事故”。此外,福建舰的系统已经实现全程自动调节推力,飞行员只需专注控制姿态,不用再担心起飞加速的问题。这种精度控制使弹射更加稳定、安全,大幅提升战机携载能力。
福建舰牛不牛,还得看它能带出怎样的“拳头”。这次出现在测试画面中的歼-15T是为电磁弹射量身打造的“钢铁飞鲨升级版”。其起落架异常坚固,能够承受高达5G的瞬间加速度。此外,歼-15T机腹挂载了两枚训练弹,这意味着测试阶段已进入实战载荷测试。新型复合挂架可同时挂载4枚反舰导弹和2枚格斗弹,雷达罩采用菱形切割,疑似配备了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进气道下方三镜头系统具备同步锁定海面舰艇和导弹尾焰的能力。这些都为远程对海、对空精确打击做好了准备。
福建舰的核心不仅在于弹射臂,还在于甲板下的巨大能量系统。该系统由36台直线电机组成,在2秒内释放100兆瓦峰值功率,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瞬间的用电量。整个系统由计算机精密控制,确保每一次弹射稳定可靠。与滑跃起飞相比,电磁弹射的出动效率直接翻倍,使得舰载机出动节奏像流水线一样高效,真正实现了海战中的“多点同时作战”。
福建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航母进入“三航母分工”时代。辽宁舰保留14°滑跃甲板,用于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山东舰负责第一岛链防御,执行区域封锁任务;福建舰则直奔远洋,开启全球机动打击任务。福建舰配置中的两部升降机为空警-600级别的预警机量身定制,使其能够轻松升空,扩展编队感知范围。再加上舰岛后方的四面阵X波段雷达、左舷的电磁复合拦截系统,这一整套配置清晰指向高强度对抗。
福建舰虽强,但它是为了配合现有歼-15T战机而定制的舰型。真正的期待在于后面的隐身舰载机和无人僚机所打造的“下一代航母”。更大的升降机、更宽敞的甲板、更强悍的电源系统都在规划中。福建舰只是打破“能出海”与“能打仗”之间窗户纸的拳头。这次中国海军跨越式升级的震撼,预示着中国航母真的能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