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表示,计划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称该决定秉承了法国对中东地区实现公正与持久和平的历史承诺。7月28日,法国和沙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办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的高级别国际会议,与会15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承认的国家加入呼吁,重申坚定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处的“两国方案”。
若法国真的承认巴勒斯坦国,将成为继中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各国的立场分歧加剧。法国宣布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其外交传统与现实战略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法国此举是针对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加剧、国际社会支持巴勒斯坦呼声高涨而作出的战略选择。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内塔尼亚胡政府推行强硬的中东政策,美国偏袒以色列,让巴以和解与中东和平进程遥遥无期。此轮冲突中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人死于战火和饥饿,以军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阻碍更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在欧洲内部,推动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的呼声逐渐成为主流。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11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其中包括西班牙、瑞典、爱尔兰等老牌欧洲国家。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希望借此彰显其在欧洲和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与领导地位。
法国此举也是其中东政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中东历来是法国追求大国地位、实现地缘政治目标和经济利益的交汇点。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戴高乐总统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建交,成为法国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标志。1982年,密特朗总统呼吁以色列考虑建立巴勒斯坦国。2014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要求法国政府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长期主张通过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的“两国方案”,支持耶路撒冷作为巴以共享首都的设想,反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定居点。由此可见,承认巴勒斯坦国是法国长期以来中东政策的延续。背后也包含着法国对提升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保障石油供应以及在未来加沙重建中经济利益的考虑。
法国此举还是其在大国竞争中寻求战略自主、重塑欧洲外交格局、实现全球大国雄心的抓手。长期以来,法国一直希望通过推动欧盟加强战略自主,在全球议题上扮演大国角色。在特朗普政府的冲击下,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妥协退让,防务上依附美国的痼疾未得到真正改观,欧洲战略自主面临重重挑战。在中东政策领域,法国适当与美国拉开距离,不仅可以显示自身的外交独立性,也有助于团结欧洲国家,采取共同行动。
对马克龙政府而言,此举也有缓解国内政治压力、维护国家形象和个人政治遗产的考虑。法国国内拥有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和穆斯林群体,政府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政策模糊反而会加剧族群对立,危及社会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有助于通过明确国家意志,缓和国内社会分歧。同时,马克龙第二任期即将结束,面对内外政策困境加剧,支持率不断下滑,他希望通过解决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强化法国在“道义”上的领导地位,提升民众支持率。
对马克龙的表态,法国内部左右翼分歧严重。左翼政党表示欢迎这一决定,要求对以色列政府施加更大压力。传统右翼共和党则认为该决定毫无益处,甚至适得其反。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批评该决定过于草率,更多是出于马克龙的个人政治利益考虑。
国际上,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方案得到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支持,称这一决定反映了法国坚守对国际法的承诺以及对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和建立独立国家的支持。以色列方面则谴责此举是对“恐怖主义的奖励”,内塔尼亚胡宣称“巴勒斯坦人不是在寻求建立与以色列共存的国家,而是在寻求建立取代以色列的国家”。美国政府也明确反对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称这是一个鲁莽的决定,会使和平进程倒退。特朗普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改变不了巴以冲突的现实,实际效果有限。
尽管如此,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法国此举的象征意义和示范效应,特别是是否会促使英、德等欧洲大国重新评估其政策立场。德国坚称短期内不打算承认巴勒斯坦国,强调巴以应首先通过谈判达成可行的具体和解方案,在此基础上才能谈论承认问题。这与以色列所坚持的承认巴勒斯坦将“发出错误信号”并可能削弱谈判效果的立场相近。
英国则迫于与日俱增的国内压力,在承认巴勒斯坦国问题上出现立场松动。英国首相斯塔默上台后在巴以冲突上仍维持模糊立场,但法国的举动触发了英国内部的激烈辩论,100多名工党议员公开反对斯塔默政府的中东政策,部分保守党议员也改变了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前工党党首科尔宾正式宣布建立新党,并呼吁停止对以军售、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7月29日,英国政府在多重压力之下表示,若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地带骇人惨状,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之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马克龙选择以承认巴勒斯坦国为切入点,力图在9月联大开幕前,推动英、德、意等欧洲大国跟进,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促使欧洲内部在巴以冲突问题上逐步形成更明确和统一的立场。同时,推动更多国家加强对“两国方案”的支持,呼应全球南方国家的诉求,以提升法国在解决巴以冲突中的领导作用以及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法国迈出了积极一步,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助于推动落实“两国方案”,凝聚国际社会更多共识。
然而,短期内落实“两国方案”的目标难以实现。一方面,以色列拒绝执行联合国有关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决议,无意改变对加沙实行军事占领的政策,不断扩大军事区和定居点,在加沙重建问题上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和绝对安全。美以在这些问题上虽有分歧,但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仍持支持、迁就立场,对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推动的和平方案形成掣肘。
另一方面,法国提出,解除哈马斯武装、改革巴勒斯坦自治机构将是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先决条件。但这一方案对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不使用武力、保障平民安全等缺乏具体、可执行的措施,哈马斯和其他激进政治派别也很难接受放弃武装斗争的选项。此外,批评者认为法国国内财政赤字和社会保障改革的困局对其解决巴以冲突的资源保障和能力形成制约。
落实“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可行出路。要真正落实“两国方案”,实现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和中东长治久安,需有关各方秉持公正、平衡的原则,在联合国有关决议框架内,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共识,尽快真正实现加沙地带全面停火,避免人道主义灾难升级。国际社会应更多聚焦“两国方案”,更多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只有如此,巴以双方才能真正和平共处,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才能长期友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