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民办本科院校的招生情况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传统民办院校面临招生困境,如上海兴伟学院在上海市本科普通批第一次投档中出现“0投档”的情况;湛江科技学院在广东省征集志愿后仍有大量剩余计划。
相比之下,西湖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民办大学首年招生表现出色。这些学校以高起点、小而精为特点,吸引了大量高分学生。例如,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省录取的最高分为683分,在福建本地的招生表现甚至超过厦门大学同类专业;西湖大学在河南省(物理类)招生中有多位考生以685分以上的成绩被录取,在重庆(物理类)录取最低位次为全市516名。
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展现出与传统民办院校不同的办学特质,摒弃了传统的“专科升格”路径,以研究型大学定位高起点办学。它们采用基金会主导的治理结构或“民办公助”的协同机制,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西湖大学推行“一生一案”培养模式,允许本科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福耀科技大学则实行本硕博贯通的8年制培养体系,根据学生兴趣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在设立之初,这些新型大学就注重产教融合,普遍采用“学业+产业”双导师制,并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例如,福耀科技大学与赛力斯汽车合作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这种绑定使高校成为区域创新的策源地,形成“学科群-产业链-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民办高校应追求小而精的发展方向,不要盲目比拼数量。国外私立大学的成功经验也提供了借鉴,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通过强大的资金募集能力、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响应,构建了多元化的教育生态。
近年来,全国多地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引发关于民办高等教育价值的讨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养老服务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实现了所有专业一次性投满。齐鲁医药学院则凭借其特殊办学性质,即省属国企举办但为民办非营利性质,降低了择校风险感知,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
此外,书院制改革也在一些民办本科院校中展开。西安欧亚学院全面推行书院制,建立了“社区—社团—分院”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泰山科技学院结合地域文化和古代书院围合式格局,探索独具山东特色的全院落式全员书院制大学发展路径。
随着传统民办本科院校陆续探索破局路径,新型研究型大学陆续入场,民办本科高校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