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院已下线“学习困难”门诊 公众质疑与规范性探讨!暑假过半,医院的儿童精神心理门诊持续火爆。近年来,国内部分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更是一号难求。但这些门诊也引发了公众对过度诊疗、贩卖焦虑以及规范性的质疑。
北京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和“拒绝上学门诊”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已经下线。2024年10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开诊,成为当时首个专门针对学科的学习困难门诊,引起热烈讨论。然而到了7月,该院门诊挂号界面中儿保科取消了多个特需门诊,其中包括“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团队”和“学习困难中西医结合诊治”。
2025年,北京儿童医院成为首批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院之一,该门诊设立在精神科,还设有抽动障碍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门诊等多个亚专业。此外,北京儿童医院还有一个“拒绝上学门诊”,于2024年6月开始试运营,10个月间接诊近万人次。然而,该门诊在一年后悄然下线。北京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也在8月1日消失在挂号界面。客服人员表示,相关门诊已取消,可挂“心理适应障碍”。
其他医院的相关门诊依然存在。在北京,有10余所医院开设“学习困难”相关门诊,包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的“中医儿童学习困难门诊”。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除了注意力门诊等外,还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学习困难医学评估干预门诊等。这些门诊多开设在精神心理科和儿童保健科,有的医院还提供数百元挂号费的特需门诊和国际医疗门诊。
公立医院中,儿科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对此最为积极,而一些精神科专长的医院并未参与。最初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多为一二线城市儿童精神方向较强的医院,但最近三四线城市医院也开始跟进。目前全国开设儿童精神科的医院很少,我国儿童精神科专业医生数量稀缺且分布不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澄清了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的概念。学习困难是一类症状,而学习障碍属于神经发育性障碍,大体分为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和其他技能障碍四种类型。学习障碍才是具体的病,但从现实来看,大部分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医生可能还不知道它准确的定义。
除了学习障碍以外,其他神经发育性障碍也会引起学习困难,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因此,学习困难门诊涵盖很大的诊断范围,除了神经发育性障碍,还包括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教育环境、躯体疾病等引发的学习困难。
专家认为,“学习困难”不是一种疾病诊断,作为症状描述也过于笼统,带来了“提分门诊”的误读。学习问题往往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很难说病理性的成分有多大。这类门诊应家长就诊时经常提到的学习问题而生,起名更加通俗易懂,有助于提高就诊率。
郑毅表示,目前国内儿童精神疾病的规范就诊率太低。理论上,学习困难和厌学拒学门诊应该整合儿童精神科、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资源,帮助家长和孩子找出问题根源,并提供针对性治疗和干预。但一哄而上的设置中,有些医院是否规范和到位,需要打个问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陈立则认为,相较于儿童精神科,学习困难门诊更适合开在儿童保健科或发育行为儿科下。今年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表示,学习困难与厌学门诊、拒学门诊的开设是医学界对儿童青少年成长困境的回应。对于发展性问题导致的学习困难,应该优化家庭氛围、改善学习环境;对于精神心理问题导致的学习困难,应及时就医。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既要警惕潜在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应将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性问题过度医学化。
8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3部门发布通知,要求特色门诊名称应当真实、准确、简洁、清晰地反映专科特色和诊疗范围,不得使用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和争议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