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广发信用卡因扣费争议陷入风波。许多用户发现自己的账户被多次扣取名为“消费利息”的费用,金额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这背后反映出广发信用卡正面临增长压力。
李丽从2014年开始使用广发信用卡,至今已有11年。她一直严格遵守信用卡使用规则,信用记录良好。然而近期查看账单时,发现累计被扣取了近3万元的“消费利息”。她对此感到震惊和不解,因为自己按时还款却仍被扣费,且银行未进行有效提示。与客服沟通后,对方表示扣款方式合理合法,最终只同意退还3300元。李丽要求广发银行提供详细的扣款依据,但一个星期过去了,仍未得到回复。
苏青也有类似经历。今年3月,他发现自己被扣了几千元的利息。平时经营自家生意时,他习惯用广发信用卡采购,并通过云闪付还款以避免手续费。但他不知道云闪付还款需要隔天到账,导致逾期产生利息。事后,他向客服申请并成功索回大部分利息款项。
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广发信用卡客服解释说,若在每月最后还款日24点前还清账单,就不会出现逾期扣息。然而,广发银行的扣费规则与其他银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银行会在还款期限上设置宽限期,允许持卡人在到期日后一段时间内还款而不被视为逾期。大多数银行默认有3天宽限期,而广发银行则需客户主动申请才能获得宽限期。此外,广发信用卡App显示,还款成功后额度实时恢复,但最晚次日到账,这也导致了一些用户的误解。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指出,虽然广发银行的做法不违规,但从情理上讲不合理,属于懒政思维和经营霸权意识。该行应向其他银行看齐,进行更改。
除了扣费争议,广发信用卡近年来在权益调整方面也引发不满。2024年起,广发银行对信用卡权益进行了多项调整,包括里程兑换比例、高铁及机场贵宾室使用门槛提高等。年报数据显示,广发银行2024年接收的信用卡投诉占比高达86.4%。
回顾过去,广发信用卡曾是业界标杆,创造了多个“国内首创”,如首张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首张保险联名卡等。2010年,当其他主要发卡行的发卡量刚刚达到500万张时,广发信用卡已突破1000万张。此后,广发银行进军高端市场,推出了多种白金卡。现任副行长林德明强调,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是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同时要快速获取用户并提高黏性。
然而,高光之后,广发银行信用卡增速放缓。2022年至2024年的客户持卡数分别为1.09亿张、1.18亿张、1.23亿张。与此同时,信用卡透支金额逐年下降,不良率却逐年上升。信用卡业绩下滑影响了广发银行整体业绩,2024年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广发信用卡的压力增加不仅受市场萎缩影响,也与其自身经营问题有关。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广发银行曾投入大量补贴,但随着消费观念变化,这种做法风险暴露。此外,广发银行的IPO之路漫长坎坷,股权架构等问题使其错过了上市黄金期。尽管广发银行试图通过推出高端卡和汽车分期服务来重振业务,但这些举措似乎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林德明认为,信用卡行业需从追求发卡规模转向精细化经营。广发信用卡的战略转型包括客群转型、区域转型、线下向线上转型和管理转型。一位老用户感慨,所有转型希望先从透明化服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