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能否复刻去年暴涨行情 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8月5日,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6%,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4.4%。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已近乎确定,强劲的逢低买盘随之涌现,隔夜美股迎来大涨。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飙升与上周五发布的美国7月就业报告整体悲观有很大关系。2025年8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2025年7月的非农就业数据:新增非农就业7.3万人,低于预期的10.4万人;季调失业率为4.2%,前值为4.1%。长江证券指出,就业市场的走软给了美联储充足的降息理由,加之近期美国贸易谈判进度加快,关税不确定性降温,通胀前景趋于明朗,若通胀未出现超预期上行,9月降息将是大概率事件。高盛也表示,预计美联储将从9月份开始连续三次降息25个基点;如果下一份报告中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则可能降息50个基点。
随着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的大幅提升,市场对美联储“重演去年”以及A股市场“去年重演”的预期开始提升。去年(2024)7月美联储暂停降息后,9月意外降息50个基点。当时背景是失业率从3.8%升至4.3%、核心PCE回落至2.5%。而且当时联邦基金利率为5.25-5.5%,政策利率高位之下降息空间比较足。当前,相似的情况是美国就业市场走弱以及通胀边际改善,但核心的差异是,核心通胀依然高于此前目标,且欧盟与美国贸易协议可能推升进口商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当前联邦基金利率4.25-4.5%,较2024年低100基点,降息幅度受限。因此,重演50个基点大幅降息的可能性较低,更可能以25个基点开启周期,后续视经济数据调整节奏。
国内方面,若美联储降息,将进一步打开货币宽松窗口,但宽松幅度或不会太大。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25年5月已实施了年内首次全面降准和LPR下调。潘功胜行长曾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仍有调整空间,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下半年LPR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进一步下调。在此背景下,若美联储9月降息,中国央行大概率采取“非对称降息”策略,即在下调MLF利率的同时维持LPR不变,以此兼顾稳增长与汇率稳定。当前国内经济面临一定压力,制造业PMI连续收缩,房地产投资下滑,消费复苏乏力,央行需要通过降息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尤其要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领域。中美利差处于倒挂状态,若美联储降息,利差有望收窄,从而缓解资本外流压力。不过中国央行更注重以国内目标为导向,降息幅度可能小于美联储,参考去年美联储大幅降息后国内仅小幅下调MLF利率的情况,本次可能同步小幅降息,重点通过定向工具释放流动性。
A股方面,若美联储9月降息,股市大概率上涨,但难现2024年9月底的暴涨。2024年9月底时,股市正处于估值底部,市场情绪极度低迷,海内外流动性形成共振,国内央行新增政策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叠加中央汇金入场等多重利好推动,市场得以迎来快速上行。但当前市场环境已明显不同,指数经过前期修复后估值压力有所上升,且当前指数已处于3600点的相对高位;虽然国家队早已入场托底,增量资金也已小幅入场,但在估值修复至一定水平后,资金进一步大规模推动指数大幅拉升的动力明显减弱。不过,股市继续上涨仍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在增量资金入场趋势未改的背景下,低估值蓝筹的修复空间和政策受益板块的成长机会仍值得关注。当然,市场若要实现更持续的上涨,还需等待基本面的进一步回升,毕竟当前国内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的概率较低,流动性宽松更多以定向支持为主,难以复制去年全面宽松带来的强驱动效应。
若后期通胀数据不升温,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是大概率事件,但重演去年大幅降息节奏可能性低;A股在流动性改善和估值修复支撑下有望上涨,但去年“一飞冲天”的行情难以重演。操作上,若美联储9月降息,对A股将形成多重利好,但需把握结构性机会。流动性上,降息收窄中美利差缓解资本外流,增强外资增配动力,国内央行大概率同步适度宽松,定向释放流动性利好科创、绿色能源等领域。估值层面,沪深300仍处相对低位,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低估值板块受益利率下行。配置可聚焦三大主线:低估值蓝筹(银行、保险)、政策受益科技成长(数字经济、智能汽车)、低估值消费周期(食品饮料、煤炭)。不过需警惕估值分化与出口板块压力,行情依赖基本面回升,建议控制仓位,跟踪利差与政策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