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重庆交警微信公众号披露了一起蓄意驾车“碰瓷”案。去年11月,渝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犯罪嫌疑人罗某利用变道让直行的交通规则进行碰瓷,两年内制造了50多起交通事故,获利5.4万余元。最终,罗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
2024年4月,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民警在日常工作排查中发现,同一辆出租车在1至4月间,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附近连续发生6起交通事故,而在这6起事故中,出租车驾驶员罗某均无任何责任。这一情况引起了民警的怀疑。从视频监控中可以看到,出租车没有采取减速措施,故意制造了交通事故。随后,民警根据出租车信息调取了该车辆近年来的交通事故记录。
通过大量的走访工作和调取现场监控视频,警方发现罗某从2022年至2024年期间,在全市一共发生了50多起交通事故。由于罗某的行为涉嫌诈骗罪,2024年6月初,警方在掌握了足够证据后对罗某实施了抓捕。到案后,罗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渝北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案中,出租车驾驶员罗某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驾驶出租车利用变道让直行交通规则,故意与其它车辆发生擦挂、碰撞,并通过与被害人自行协商或依据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书认定的方式,向被害人或者保险公司索取赔偿费用。2024年11月,罗某因构成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同时责令其退赔被害人损失5.4万余元。
警方提示,交通“碰瓷”诈骗作为一种隐蔽的犯罪手段,近年来呈现多样化、专业化的趋势,“碰瓷”者多利用道路拥堵、交替通行、变换车道等情况作案。这种行为不仅对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因此,广大车主在日常驾驶过程中一定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若遇到疑似车辆“碰瓷”行为一定要报警,并注意行车记录仪视频、手机照片等证据的截取和留存,冷静、理智应对处理。
“碰瓷”的本质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涉嫌诈骗罪;如通过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实施的,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对被害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可能涉嫌抢劫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这些行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