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进补“四不吃” 科学饮食保健康!今天是8月7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尽管立秋已至,但暑热未消,民间常说的“秋老虎”仍在发威。此时正是阴阳转换、冷热交替之际,稍不注意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成为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
立秋后的饮食保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食用生冷海鲜。虽然立秋时节的海鲜鲜美,但由于气温仍然偏高,细菌繁殖活跃,生食风险较大。特别是贝类海鲜,需要充分加热烹制。宁波曾有一名男子因食用未经妥善处理的生腌海鲜而感染戊肝病毒,导致肝衰竭,治疗40多天才出院。过度摄取生冷食物很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损,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少吃寒凉瓜果。民间有“秋瓜坏肚”的说法,指的是立秋后不宜多吃瓜类水果。尽管“秋老虎”威力依然不减,很多人习惯食用冰镇瓜果来消暑,但这会损伤脾胃功能。传统养生观念中认为西瓜、甜瓜等瓜类性质寒凉,尤其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瓜果更应避免直接食用。
减少辛辣燥热食物摄入。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过多食用辛辣燥热食物容易助长体内燥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干燥等症状。辣椒、花椒、胡椒、芥末等辛辣调料以及火锅、麻辣烫等重口味食物应适当控制。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对健康至关重要,每天至少喝7-8杯水,建议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柠檬水等替代含糖饮料。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立秋贴秋膘”是一种传统习俗,意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存能量。但是,一味补充高脂肪食物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基础病人群尤其要谨慎“贴秋膘”。西安一名45岁的刘先生因连续吃火锅、烤肉、海鲜等油腻食物引发急性胰腺炎。正确的“贴秋膘”方式应该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谷物,选择温和滋润的食材如鱼肉、鸡蛋、山药、糯米等。
立秋后仍需警惕蚊虫叮咬。有些人误以为立秋后蚊子会减少,实际上,适宜的温度反而使得蚊虫活动更加频繁。秋季防蚊措施包括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避免在黄昏和清晨进入草丛湿地、安装纱窗纱门或使用蚊帐,并定期清除家中积水容器。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公众不要轻信一些关于换季时输液疏通血管、血压稍高没关系、喝红酒或醋软化血管等养生谣言。科学食养、规律用药、监测血压、适量运动才是保护健康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