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辽宁媒体报道,在沈阳市沈北新区一猫咖店包房内,一名女子在店内虐猫长达半小时。宝盈猫咖社交账号公布了店内的监控录像,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只猫被拍打、扔到地上,并被拿到洗手池边清理。猫咖方表示,小奶猫被打得大小便失禁。视频中,该女子还称:“今天心情不太好,导致有虐猫的行为。”据后续报道,已有4只猫死亡,还有几只正在抢救治疗。沈阳市公安局沈北新区分局道义派出所工作人员确认已接到报警。
监控视频显示,这名女子对小猫又打又摔,手段残忍。她竟然说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可肆意虐猫,将无辜生命视作发泄工具,这不仅是对弱小生命的残暴践踏,更是对社会良知与道德底线的公然挑衅。
在现代文明社会,生命理应得到尊重,尤其是小猫这种伴侣动物,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人类的朋友和伙伴。当一个人可以如此冷漠暴戾地对待弱小生命时,她失去的不仅是人性的温度,更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之心。这种扭曲的心理若不矫正,最终可能演变为暴力倾向。
我国虽尚未出台专门的反虐待动物相关法律,但并不意味着虐待动物的行为就能被随意容忍。从法律层面看,被虐杀的猫属于猫咖的私有财产,女子的行为涉嫌故意毁坏财物。若被虐待的猫价值达到或超过人民币5000元,还可能触犯刑法,面临刑事追责。从道德层面讲,这种残忍行径违背了基本的善良与悲悯,与社会倡导的关爱生命、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必将遭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此前,有过“虐猫”行为的徐姓考生在报考南京大学研究生“复试不合格”后,又被兰州大学拒录;2023年美食博主徐某辉因虐猫事件引发关注,多个社交平台的账号均被封禁,并被处治安拘留;2025年10月,太原一名保安用开水淋怀孕母猫的视频引起网友愤怒,事发后,其所在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警方也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些案例都充分表明:虐待小动物绝非无成本的情绪宣泄,社会对暴力行为的容忍度持续降低,施暴者终将面临法律惩处、舆论谴责与道德审判的三重代价。
每次虐猫虐狗事件总能引发舆论海啸,一方面因为宠物走进千万家庭,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正在觉醒;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条文分散且处罚力度不足,法律责任也不够严明,难以形成有效震慑,让施暴者屡屡逃脱法律制裁,违法成本太低,道德谴责又难触及灵魂,才导致一些虐待猫狗者有恃无恐,公众也会更加义愤填膺。据网络爆料,沈阳这位女子此前就曾在另一家猫咖施暴,这次又故技重施,显然没有受到教训。
据统计,我国宠物数量已突破1亿只,近半家庭拥有宠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结使得虐待行为显得格外刺眼,牵动人心。要遏制针对动物的恶意和暴力,仅有道德义愤是不够的,更不能通过一些非法手段来进行“网络处刑”。当愤怒的潮水退去,我们更需要坚固的法律堤坝来守护生命尊严,呵护人性善意。
对小动物生命的怜惜本应是一种本能的善良。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尽快完善,现有的法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加大对虐待动物行为的惩处力度,让动物不再成为被肆意伤害的对象。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心怀悲悯,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善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