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关税,戳穿赖 清 德“倚美谋独”迷梦。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对等关税”调整为20%,新税率将于8月7日实施。这一关税税率明显高于日本、韩国、欧盟以及以色列等国的15%税率。
8月1日,台 湾 地 区 领 导 人赖 清 德试图淡化新关税税率的影响,声称“谈判已获阶段性成果,由32%调降到20%”,称“20%是暂时性关税,未来会持续和美国谈判”。对此,台湾民众并不买账,纷纷控诉民进党当局执政无能。台湾民众对赖 清 德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新关税将严重冲击台湾地区经济。台湾地区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尤其是向美国出口。2024年,台湾地区对美国出口金额为1163亿美元,自美国进口424亿美元,贸易顺差为739亿美元。虽然美国将台湾地区的关税从32%降至20%,但考虑到近几个月来新台币升值12%,那么实际出口成本相当于在原税率基础上增加32%,台美贸易顺差将大大缩水。
第二,赖 清 德只公布谈判结果,却不公开谈判过程,美其名曰“签署了保密协议”。这一黑箱操作背后可能隐藏了割让更多台湾利益的真相。20%的关税再加上台湾地区对美国的大额投资,加重了美国对台湾的经济剥削,而台湾产业也将因此遭受沉重打击。
第三,20%并不是终点,台湾地区还将面临半导体“232条款”调查——美国可能再加码对台湾地区半导体的关税。此前,台湾地区已遭受风灾、水灾和民进党“大罢免”的内耗,此时20%的关税对台湾地区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民进党当局的无能已严重扰乱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岛内各界惶惶不安,民众忧心忡忡。
美国对台湾地区新关税政策一经公布,台湾地区股市率先作出负面反应。8月1日,台股一度大跌超300点,新台币在关税利空、台股下挫背景下也大幅贬值,引发市场震荡。从短期来看,新关税将严重冲击台湾地区的出口贸易。尤其是对传统产业,比如工具机、水五金、模具等制造业来说,由于其原本只有5%左右的毛利率,此次美国加征20%关税后其竞争力基本完全丧失。不少台湾地区的厂商将陷于订单下滑、减班休息甚至被并购的困境。而且,因为这些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如果短期内大量工人收入减少甚至失业,家庭消费能力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又会进而波及到岛内零售、餐饮等消费市场,形成连锁反应。此外,出口环节的受阻还将导致相关企业的资金回笼变慢,应收账款周期拉长。部分大型企业可能不得不选择出走,而大量中小企业则将因资金链紧张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面临倒闭危机。
长期来看,一方面,台当局为缓解经济增长放缓压力需要出台相关补贴、救助政策,因而势必挤压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影响台湾地区民众福祉。另一方面,虽然台湾地区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暂时未被加征关税,但台湾地区经济环境的恶化将会影响其研发资金投入,从而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下降。
从政治层面来看,美国对台湾地区的关税政策严重削弱了赖 清 德的民意基础。8月1日,台湾地区雅虎奇摩新闻网的在线投票结果显示,67.8%的网友对20%新关税表示非常不满意,17.5%的网友表示不太满意。实际上,此前“大罢免”的彻底失败已经表明赖氏“台 独”路线遭到台湾地区主流民意的抵触和反对。赖 清 德的政治生命一路探底,其狭隘的“抗中保台”口号已得不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另外,赖 清 德所谓“保密协议”的说法,大大增加了广大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的不信任感。不少民众指责民进党当局“与民众利益脱节”甚至“出卖台湾”。如果赖 清 德面对内忧外患束手无策,仍然只会搞政治斗争,那么其任何辩解都难以取信于民。
此外,赖 清 德“倚美谋独”的政治立场,严重冲击民进党当局的执政基础。赖 清 德一面倒“倚美谋独”,导致了台湾地区政治极化、政党对立和民粹盛行,也使得两岸关系越发紧张,以及在国际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特朗普政府近期拒绝赖 清 德的“过境”请求无异于对其公开“打脸”。美国对台湾地区的政策本质是“以台制华”,而非真心扶持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幻想得到美国的“保护”,却沦为了美国的“弃子”。如今,赖 清 德顽固坚持的“倚美谋独”立场,不仅没有给台湾地区带来任何利益,反而换来了美国对台湾地区加征20%的高额关税。毫无疑问,赖 清 德的所作所为将激起民众的激烈反抗并遭到民意的强烈反噬。这场由关税引爆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风暴料将持续扩大。
本次20%的新关税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民进党“倚美谋独”的虚伪画皮。赖 清 德口中所谓的“阶段性成果”,只不过是对美国经济霸凌的无奈屈从;所谓“保密协议”掩盖不了赖 清 德出卖台湾地区利益换取政治苟安的私心。从台股暴跌到政治内耗,从青年失业到经济赤字,从百业萧条到民生凋敝,每一处阵痛都在向台湾地区民众揭示:“倚美谋独”是一条不归路,只会让台湾地区陷入万劫不复深渊。(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