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明德至善,好学力行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青年服务国家正当进行时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精彩表现
感受青春的无限活力!
NO.1
“科技矿场”专题实践
1
能源学院
赴内蒙古黑岱沟“矿智巡翼”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16日
地点: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
实践感悟:
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智能技术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安全理念的革新。作为新时代采矿人,我们将以技术创新为己任,为矿山智能化转型贡献青春力量。
2
管理学院
赴北京“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2日
地点:用友数智体验馆
实践感悟:
此次实践之旅,让团队深刻体会到数智化浪潮下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从前沿技术的直观感受,到行业专家的深度解读,再到实战演练中的经验积累,每一个环节都在刷新着对管理学科的认知。数智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融入管理决策、优化运营流程的实用工具,它正推动着管理岗位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向战略性思考转型,也为未来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积极拥抱技术革新,以数据为基石,以智慧为引领,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
NO.2
“观察发展成就”主题实践
1
化环学院
赴北京、辽宁、河南“汞秸醛力”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25日
地点: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柳河子镇下柳河子村
实践感悟:
在下柳河子村的调研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正悄然发生着改变。走进田间地头,坐在老乡的炕头上,听他们讲述秸秆处理的困扰与希望,让我们对“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秸秆看似废弃,却牵动着土地、环境与农民生活。调研中,我们既看到了传统方式的难题,也看到了科技带来的转变——智能设备减轻了农忙压力,新理念逐渐影响着村民的思维方式。
这段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乡村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和农民的积极参与。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将继续扎根基层,把知识与理想融入乡村,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回应振兴的召唤。
NO.3
“踏寻先烈路 砥砺青年行”主题实践
1
地测学院
赴北京“智绘红途”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12日
地点:宋庆龄同志故居,北京市中山公园
实践感悟:
“智绘红途”实践团秉承感悟革命精神,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理念,深入宋庆龄故居与中山公园,深刻感受孙中山与宋庆龄夫妇以家国为念、以理想为炬、以奉献为乐的精神。
在展馆中,我们了解了宋庆龄女士伟大光荣的一生。她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前驱,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她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是激励我们踔厉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山公园曾是明清社稷坛,如今却因“中山”二字,成为连接传统与近代的精神地标。这里既藏着古人“敬天法祖”的智慧,又暗合孙中山先生“五族共和”的愿景。传承,是新理想在古老土地上扎根,吾辈将传承中山先生的意志,学做有为青年,续写时代新篇!
NO.4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
1
安全学院
赴北京等地“乡安吾事2.0”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9-10日、8月1-2日
地点: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水峪嘴村、辽宁哈桃村
实践感悟:
科普行围绕安全问题暴雨洪涝和地震灾害,联系海淀地震局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和物资准备。开展讲座、发放手册、围坐探讨农村城市应急体系异同;入户检查发现室内自接电线、煤气罐与灶台过近等隐患并针对性讲解。
我们借鉴北京村庄更成熟的科普模式对哈桃村提供建议,如在几户相近的村民家中选出网格员(对几家情况充分了解)与大家相聚时,顺手把近期发现的隐患和注意事项讲明,这样的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两处实践地令人感慨的点是都在22-23年发生过特大暴雨引发洪涝进村,村民在那后不约而同完成从对安全问题的淡漠到积极响应安全管理的转变。多么希望大家能在危险来临以前做足思想和行动的准备,这正是我们进村科普意义所在!
NO.5
“三下乡”“返家乡”主题实践
1
理学院
赴四川省成都市“蜀都拾遗,归乡承新”
社会实践团
时间:2025年7月24日
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十二针绣坊
实践感悟:
在青白江区十二针绣坊的实践,让我对蜀绣与坚守有了新的理解。绣娘们虽身有残疾,指尖却藏着惊人的力量:银针翻飞间,熊猫的憨态、芙蓉的柔美便在绸缎上绽放,一根丝线能分出十几种色阶,一片叶的脉络要绣上百针。
她们说,刺绣是生活的锚点,穿针引线时,焦虑会随针脚慢慢消散。我们拍摄创作、整理故事,与其说是宣传非遗,不如说是传递生命力——残缺的身体里,藏着对生活最炽热的爱,更延续着蜀绣的文脉。
离开时,那方绣片的细密针脚,让我明白:蜀绣的魂,不在华美图案,而在每双手的坚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看见这份温暖,让千年银针绣出更长的故事。
以上为本期全部优秀实践内容~
下面请跟着小编
再来回顾一下具体投稿规则吧~
暑期实践征稿规则
投稿内容
1.注明实践团队名(XX学院赴XXX“XXX”社会实践团)、实践专题、实践当日日期、地点和团队当日行程感想的Word文档。可在行程感想中夹杂实践照片(尽量横版)以及视频。
2.将所有投稿内容以压缩包形式向对应学院实践部投稿。
3.线上进行社会实践的团队可在以上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变动,有优质实践感想、实践成果的产出,实践照片内容可自由发挥。
4.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团队综合以上内容发布。
投稿方式
各团队投稿至对应学院实践部
学院实践部进行筛选后
汇总投稿至邮箱
cumtbxxsjb@163.com
投稿要求
1. 实践感想需包括实践专题、实践地点、实践日期、实践方式和实践收获,字数控制在150~300之间。
2. 压缩包、邮件统一命名为:xx学院赴xx“xxx”社会实践团。
3. 照片需要清晰,且照片不多于三张。
4.视频要求清晰,时长不超过1分30秒,内容简洁精炼有吸引力,能够有效展现当日现实践过程。
以青春之足迹,丈量山河之壮美;
以青春之热忱,感悟民生之温度;
以青春之担当,回应时代之召唤。
欢迎每一个优秀团队参与投稿实践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