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电影中照相馆的暗房不仅成为一群普通人的避难所,还守护着历史真相。影片中的故事令众多网友心痛,而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更加沉重:两位爱国青年罗瑾和吴旋接力守护一份浸染鲜血的相册,最终这份相册出现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罗瑾在华东照相馆做学徒。1938年1月的一天,一位日本军官要求他冲洗两卷胶卷。当时只有15岁的罗瑾被底片上的暴行画面深深震撼,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加洗了30多张照片,并用硬纸自制了一个小本子,选取了16张装订成册。他在相册封面画了一幅图:左边是两颗鲜红的心脏,右下方一把利刃刺向心脏,滴出了鲜血。
罗瑾将这本相册秘密保存了两年多。1940年,因生计问题离开照相馆后,他把相册藏在厕所土墙的一个洞里。但某天他发现相册不翼而飞,担心被日军发现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逃离了南京。
后来,这本相册意外被罗瑾的同学吴旋发现。看到这些暴行的照片,吴旋感到非常紧张和愤怒,决心保护这份罪证。面对日军突击检查,吴旋没有交出藏在身上的相册。毕业后,他始终将相册珍藏在箱子最底层,这一藏就是六年。
1946年10月,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征集证据,吴旋从皮箱底下取出相册,送到了南京市临时参议会。他在呈文中写道:“经无数困苦,始终未忍遗弃,以便将来供与敌人清算之资料”,字字泣血,句句铿锵。
最终,这本相册被编号为南京大屠杀案“京字第一号证据”,成为审判谷寿夫的铁证。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被执行枪决。得知消息后,吴旋如释重负。
1993年,罗瑾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看到了自己当年冒险收藏的照片。1995年,罗瑾与吴旋在南京重逢,两人完整地了解了这本相册背后的故事。两位老人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去世,他们留下的珍贵相册被珍藏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并于201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罗瑾和吴旋用生命守护的16张日军拍摄的暴行照片,不仅是一份铁证,也是一个民族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勿忘历史,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