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游戏、保险等行业中,一些职业代退人打着维权的幌子向消费者承诺成功退费,从中牟取高额中介费,逐渐发展成为职业代退“黑灰产”。这些职业代退人不仅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走上敲诈勒索的道路。职业代退行为不可靠,存在诸多风险和隐患。
职业代退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代理退费,需要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银行卡、订单等资料,由代退人与企业直接联系;另一种是指导客户自行投诉退费,由代退人提供话术模板,远程指导消费者操作。社交平台上,许多职业代退人声称能帮助消费者成功退费,并约定退款成功后按比例或一次性支付费用。然而,不少消费者因此损失了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北京一位消费者张先生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他提前预订了几天的酒店,因行程有变,在二手平台挂出转让信息。一个代退人联系他,称可以帮他全额退费,但需支付500元代退费。张先生等待多日未收到退款,反而被代退人拉黑,损失了第一天的房费1000元。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代退人通过投诉威胁相关企业或发布负面信息,以赌概率的方式获取中介费。
河北消费者高女士也有类似遭遇。她在社交平台求助如何退培训费时,一个代退人联系她,要求她发账单并共享屏幕,结果被划走2500元。她后来发现这笔钱被用于套现。
职业代退现象涉及多个领域。在互联网教育领域,职业代退人通常以课程质量差等理由施压经营者,同时向消费者索取高额退费佣金。某教育企业客服负责人表示,学员可以直接协商退费,但有些学员轻信职业代退人,最终未能收到退款,还遭受财产损失。
在保险领域,不法分子以法律咨询为名,在社交平台发布“全额退保”广告,诱导消费者提供敏感信息,伪造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再索取高额手续费。2023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涉及代理退保的诈骗案,涉案人员骗取多名被害人钱财共计30余万元,并非法获取、出售客户信息。
游戏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宁夏西吉县王先生为女儿申请游戏退款时,遭遇黑中介诈骗,对方以“专业法律团队”名义收取服务费,骗取其4.9万元。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斌介绍,近两年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调解的案件中,约40%的退款争议实为成年人冒用未成年人名义申请退款,还有不少黑中介利用家长焦虑进行诈骗。
职业代退破坏市场信用体系,亟须畅通维权渠道。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安志军认为,职业代退的出现是行业漏洞、消费者困境与“黑灰产”产业化交织的结果。企业应优化服务,强化信息核验,防止冒名代退。同时,监管政策的落实与严打刑事犯罪相结合,形成全流程全覆盖监管,才能杜绝“黑灰产”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