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夜,甘肃省榆中县遭遇大雨,山里传来轰隆巨响。阳洼村村民杨云广回忆,当晚11点左右,雨水已经涌进房屋,令他心有余悸。
同日18时,兰州市榆中县遭遇短时强降雨,兴隆山区域达暴雨级别,导致山洪暴发,携带大量泥沙、树枝和垃圾迅速冲上路面。8月8日2时,甘肃省水利厅启动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随后在18时调整为洪水防御Ⅰ级应急响应。
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此次灾害已造成10人死亡、33人失联,受灾区域涉及8个乡镇,485户共2002人受灾。14个行政村道路阻断,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114个基站中断,1万多群众通信受阻。人饮工程、河道堤防工程受损严重,2.4万人正常饮水受到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3620亩,2540余间房屋受损。
在兴隆山风景区,因山洪突发,200多名旅客及工作人员滞留在某酒店内。酒店工作人员表示,洪水来得非常突然,整个漫山而来。酒店全体人员在8日获救,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榆中县委书记崔峰巍介绍,本轮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受灾中心区域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势复杂,加之交通、供电、通讯大面积瘫痪,给夜间救援带来极大困难。
榆中县兴隆山保护区周边多个村子出现道路中断和通信中断,当地派出多支救援力量徒步赶往核查灾情并转移群众。抢险人员正在加紧清理河道、开拓路面,争取尽快恢复两处主道路通行。
灾情发生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调派717名消防救援人员、7头搜救犬、16艘舟艇赶赴灾区紧急救援。截至8月8日晚,已累计救出被困群众443人,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省道104线是榆中县城通往兴隆山腹地的主干道,由于山洪持续冲刷,路段将近200米的地基损毁。抢险人员正在对该路段进行加固,抢通道路以提升后续救援效率。截至8月8日22时,该路段局部供电已恢复。
中国安能集团调集230余人,携带专业救援装备90台(套)紧急驰援,全力投入道路抢通和河道疏浚任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尽快恢复通讯和交通,力争8月10日前恢复电力、通讯。
与此同时,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兰州市榆中县通过投亲靠友就近安置、征用酒店集中安置、设置学校及村委会等集中安置点等方式,已累计转移安置群众近一万人。当地政府调配帐篷、棉被、折叠床等物资3000多套,确保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和基本生活用具。同时,组织37辆救护车200余名医护人员赶赴一线,在县医院、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储备床位734张,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和健康检查。
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破坏力巨大,发布会介绍了甘肃兰州榆中县本轮强降水的三个特点: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强降水时段集中、小时雨强大;空间分布不均、极端性强。如此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的降雨,落在土层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的黄土高原上,后果可想而知。
今年7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降水落区高度重叠。专家表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频率增加,这对灾害预警和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山洪预警体系,但具体到某个乡镇,可能几十年也不会发生一次,防灾意识和预警体系的维护需要更加严格。
对于甘肃来说,这场汛期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兰州中心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支持甘肃省做好洪涝灾害灾后应急恢复。目前,失联人员搜救、基础设施抢修、群众转移安置等应急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