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宣布将于8月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首脑会晤后,美国与欧洲和乌克兰领导人频繁互动,协商有关俄乌问题的立场和政策。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与多国领导人通话,通报美俄关系进展,寻求国际社会支持。8月13日,美国、欧盟、北约和乌克兰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协调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欧美领导人在与俄方谈判原则上达成五项共识,包括乌方必须直接参与和平解决冲突,若俄方不同意停火则应加强对俄制裁等。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计划在美俄峰会后举行与普京及泽连斯基的三人会谈,并称如果普京不同意停止俄乌冲突,将面临严重后果。
这些外交动作表明,在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前,各方围绕俄乌和谈条件展开的博弈已达新高度。美俄会晤可能带来的“确定性”有限,象征意义或大于实际意义。会晤成行是美俄相互妥协的结果,双方都希望打破俄乌问题僵局、平衡利益诉求,并在具体问题上达成交换条件。对美国而言,政府急于借调停彰显外交成绩,为2026年中期选举提振共和党支持率,减少内部分歧,抵挡民主党攻击。特朗普还希望通过推动停火巩固其“交易大师”的形象,甚至冲击诺贝尔和平奖。
对俄罗斯来说,推动与美对话主要是为了避免极端制裁。尽管俄罗斯在冲突爆发后将对外经济合作重心转向友好国家,缓解了西方制裁压力,但美方威胁对俄罗斯能源贸易实施“二级制裁”,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经济与社会稳定。此外,美国在俄周边部署核潜艇等行动也让俄方意识到,坚持“一揽子解决俄乌问题”的策略可能使战略安全环境恶化。因此,普京提出“分步走”新方案:第一步,以乌军完全撤出顿涅茨克及其他领土换取全面停火;第二步,停火后再协商长期和平方案,讨论“去军事化”等议题。
乌克兰和欧盟的诉求也不容忽视。他们表达不满既是对现实主义政治的无奈反应,也是“政治正确”的表态。同时,提出自身方案是为了争夺话语权。欧盟担心俄罗斯未来复制“俄乌模式”威胁自身安全,乌方怕失去更多领土与安全利益。于是,他们划出“三条红线”——停火优先、对等的领土交换、明确的安全保障,通过外交渠道传递给美俄,希望借此缓解被动局面。泽连斯基表示愿意在一定条件下参与三方会谈,以维护自身利益。
从美欧乌视频会议结果和特朗普最新表态来看,欧洲和乌克兰已对美方决策产生影响。目前,美方采取的谈判策略是在各方立场间找平衡。此前,美国政府认可俄方“以实际控制线谈判”的原则,试图让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地属俄,但引发乌欧强烈反弹。经过与乌克兰的争吵和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博弈,美方逐渐接受“冻结冲突”思路,并以此与莫斯科沟通。媒体披露,美方同意俄方“有条件停火”的方案是通过“领土交换”让乌方撤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以换取停火。这比普京要求乌方完全撤出乌东四地的条件有所进步。
领土与安全两大议题仍是解决俄乌问题的主要障碍。可以预见,各方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差距难以缩小,围绕俄乌问题的激烈博弈将持续。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西方战略博弈的产物,背后有复杂历史经纬与现实矛盾,不可能靠一次会晤解决。美俄会晤虽为俄乌停火提供契机,但受限于价值观差异、安全机制缺陷、地缘矛盾等因素,短期内实现全面停火难度很大。即便美俄能达成基本原则与路线图,具体执行细节仍需俄乌直接谈判。真正实现和平还需各方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