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向全体股东及转股债权人发出公开信。信中提到,控股股东诸暨市文盛汇自有资金投资有限公司提议于8月11日召开临时股东会,部分提案可能直接影响转股债权人的利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汇源质疑诸暨文盛汇股东国中水务未按承诺足额注资,且资金未真正用于经营。如果国中水务想退出,却能按账面持股分红或套现,这种情况下引发了多方反对。
8月14日,汇源在其公众号发布《关于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合法有效性的异议函》,称该次股东会由诸暨文盛汇单方面自行进行表决,并通过强行关闭汇源职工监事的发言麦克风阻止其发言。汇源工会委员会呼吁公司各部门及全体职工不承认此次股东会的合法性、不执行决议、不承认选举的董事。
从2024年开始,诸暨文盛汇与国中水务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国中水务方面回应称,作为诸暨文盛汇的投资方,将尽力保证上市公司的权益不受损害,其余事宜需等待法律程序。截至发稿时,汇源的重整方文盛资产尚未回应记者提问。
汇源、文盛汇与国中水务之间的微妙关系再次受到关注。2022年4月,债务危机下的汇源引入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重整投资人。文盛资产应出资16亿元,通过诸暨文盛汇等平台对汇源持股70%。目前争议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出资进度,二是“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提案。汇源称,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注册资本的22.81%,尚有8.5亿元已逾期一年以上、催交11次仍未实缴。此外,汇源认为,若直接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将迫使相关债权人接受债转股,剥夺其选择权。
今年3月下旬,文盛资产表示,已投入的7.5亿元资金优先认定为实缴出资,由于实际金额已高于认缴出资额,汇源应完成工商登记确认。对于8.5亿元未到账问题,文盛资产曾称计划通过股权融资补足该笔投资款,但因实缴未完成工商登记,影响了融资落地。接近汇源的业内人士对此回应称,这些说法不符合事实。
2024年,国中水务曾计划通过控股诸暨文盛汇实现间接对汇源的控股,但相关计划未能成行。事实上,国中水务与文盛资产并非首次合作。2025年年底,双方还合资成立了鹏文欣盛。然而,进入2024年后,上述“资本同盟”出现松动。国中水务与文盛资产之间围绕诸暨文盛汇股权的对价产生分歧。2025年4月,国中水务宣布控股汇源计划终止。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开始,鹏欣系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遇经营困境。2024年年中,鹏都农牧触发面值退市。相比之下,国中水务的体量较小。据国中水务2025年一季报,当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02.31万元,同比扩大152.0%。
针对汇源此次发布的公开信,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分析称,汇源方面认为国中水务一方注入的资金并未实际用于公司经营,也未完全履行注资义务,因此产生异议。若国中水务想退出,仍可按账面持股进行套现或分红,激起了其他股东、夹层资本和汇源管理层的多重抵制。
在此背景下,部分股东可能倾向于通过资本公积补亏,再推动股权转让,以加快资金回笼。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表示,根据公司法,股东原则上应按实缴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也应优先按实缴比例认缴出资,除非全体股东另有约定。此外,在表决权方面,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场三方局不仅可能影响汇源的股东结构,还可能波及其融资能力与品牌稳定性。目前,诸暨文盛汇、国中水务与汇源之间的矛盾尚无定论,但相关资本公积的用途、未实缴出资情况的处置以及后续控股权的归属,或将决定这场资本与控制权之争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