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冰丝带体育馆举办的“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了大量关注。作为《智能涌现》的具身智能观察员,我冒着暴雨和特大暴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
结果发现,这所谓的运动会更像是大型“显眼包认领”现场。整体感受非常松弛。开幕式上的足球赛中,守门员机器人️无法有效阻挡球进入球门,踢球的机器人️则主要在踢对方守门员。好不容易进球后,机器人️又开始猛踹球门网,最后裁判不得不拉开它。主持人调侃说:“网还挺贵的。”
这些机器人️更像是需要包容的AI幼崽。有些机器人️显然是来搞笑的,比如自由搏击比赛中,机器人️经常对着空气挥拳,有的甚至自己绊倒了。观众们兴奋地欢呼,而我却感到困惑。
尽管如此,一些机器人️也在加速进化。宇树在亦庄人形马拉松上因未拿到名次被群嘲,这次终于扬眉吐气,在比赛首日就拿了两个跑步金牌🥇。王兴兴亲自下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每次有机器人️摔倒,现场都会整齐划一地发出惋惜声,跟刘翔当年退赛时一样。机器人️要自己站起来并不容易,工程师们需要设计复杂的算法。一个胳膊跑掉的机器人️坚持冲向终点,让人感动,观众席上还会响起掌声。
现场除了比赛项目,还有干活区,展示了工厂分拣、药物拿取、酒店迎宾等任务。清洁服务尤为困难,机器人️需要收拾散落的物品并关门。门把手光滑得像抹了油,机械手指难以抓稳,反复上演“摸了个寂寞”。
一位投资人评论说:“干活场景赛好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别总吹自家擅长啥!”这些机器人️虽然会卖萌,但背后都是资本重点押注的明星️项目。
最终,这场运动会更像是一个充满故障、意外、欢笑和莫名温情的科技大集。比赛结束后,我在场馆外看到一群孩子围着机器人️下棋、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对AI的期待不仅仅是效率和智能,还多了一些温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