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A股沪指突破3800点,创近十年新高。算力股集体爆发,寒武纪市值破5000亿,超过600家上市公司半年报净利润正增长,7月新增开户数同比激增71%。市场如同一口沸腾的火锅,热气扑面而来。
“牛市还能走多远?”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指出,当前沪指单日涨超1.45%,达到了快牛的水平。他希望这种格局不要进一步持续,而是应该行稳致远、稳扎稳打。这番话揭示了市场的矛盾:热度越高,越容易让人忘记“跑马拉松”的初心。这轮行情确实火热。资金面上,90万亿存款到期、30万亿超额储蓄蠢蠢欲动,如同蓄满的水库开闸;情绪面上,散户开户热情堪比春运抢票,7月新开户数达196万,同比增长71%,机构也在跑步入场;板块上,算力、半导体成了“顶流”,寒武纪等公司的股价飙升,六支个股单日成交过百亿,资金像候鸟一样聚集在“科技暖炉”边。然而,越是热闹的时候,越需要冷静思考——这把火到底是“虚火”还是“实火”?
市场像一面多棱镜,有人看到繁华,有人看到隐忧。支持者认为这是“基本面牛”:超过600家公司盈利增长,国产算力链被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摩根大通预计资产轮动能带来14万亿流动性。但也有声音敲响警钟:资金过度集中于算力和芯片,券商报告中的“流动性牛”“结构牛”标签依然存在,“基本面牛”的证据不够扎实。这场景像极了菜市场——卖海鲜的摊位前人挤人,卖蔬菜的冷清得能拍鬼片,热闹是真热闹,均衡却是真不均衡。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2015年的“杠杆牛”因资金空转而崩盘,2018年的慢牛则起于基本面修复。今天的市场,杠杆率不高、估值尚在合理区间,这是优势;但资金过度集中于单一赛道、部分个股“涨到离谱”,这是隐患。就像种庄稼,若只给辣椒施化肥,土豆苗早晚要蔫;若把所有水都引到一条河,旱地反而会闹灾。
慢牛要走得远,需要有“冷板凳”思维。对投资者来说,不要被“开户数暴增”的热闹冲昏头——2015年巅峰期单月开户超400万,后来发生了什么?也不要被“寒武纪们”的K线迷了眼——股价上涨背后是国产替代的硬逻辑,还是资金炒作的虚火?对监管层来说,要做好“裁判”,既要让“优等生”跑起来,也要给“潜力股”递水;对市场来说,要学会“轮动”——银行、消费、制造这些“慢热型”板块也该轮到上台表演了。
牛市不是狂欢的舞台,而是价值的称重机。3800点不是终点,而是检验成色的起点。当“热钱”退去时,能留在牌桌上的,从来不是追着热点跑的人,而是蹲在基本面里“翻石头”的人;能走得远的行情,从来不是靠资金堆起来的“速生林”,而是靠企业盈利浇灌的“长青树”。
刘纪鹏提到,年内有望跃上4000点,明年若资产证券化率达100%(即股市总市值等于GDP),对应点位或到5000点。这目标像远处的灯塔,但到达灯塔的路,需要靠“稳”来铺。潮水再猛,终会退去;热度再高,不如价值扎实。这轮慢牛能不能走成“长征”,关键不在“热”多久,而在“冷”多深——冷静的思考、均衡的布局、对价值的敬畏,才是穿越牛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