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引领世界农业技术 创新推动全球农业进步!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2年的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人士对中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整体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方面的努力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中国在生物育种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为巴基斯坦等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中国的高校和企业共同举办了多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旨在探索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的新途径,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为大赛提供了技术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对此表示赞赏,认为中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为农民提供实用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个获奖项目已成功商业化,并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
中国与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培育的13个玉米新品种已在尼泊尔等国家种植,助力当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墨西哥国际政治专家赫拉尔多·托雷斯·巴尔德斯指出,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农业科技的进步使中国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精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与中国的农业合作至关重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保障农民收益的重要性,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并致力于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中国还在积极培养年轻的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费利佩·德巴萨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将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以及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从而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借鉴,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正积极打造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并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等共同推动农业国际合作,致力于提升世界各国农业科技水平。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副校长斯维特拉·扬切娃多次造访中国,对中国在农业技术和农村电商方面的迅猛发展深感钦佩。她坚信,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不仅在于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更在于创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以及如何实现农作物到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条的打通。目前,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正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合作,共同打造鲁班工坊,旨在推动两国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无疑将为保中两国的农业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7月,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科学技术协会线上举办了现代有机农业技术的交流会。会上,楠本雅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在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坚定决心。他表示,中国拥有众多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期待未来日中两国能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去年10月,“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在肯尼亚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正式挂牌。这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非洲设立的首批示范村之一。莫西认为,中国农业科技人员深入非洲,不仅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更传播了农业致富的理念,为非洲国家的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