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有多难?现在别说二胎、三胎家庭了,哪怕是一家一个宝贝,从咿呀学语到上学读书,父母、老人,一大家子五六口人聚在一起,共同带一个孩子,都累到崩溃。孩子上下学得接送,早晚饭得有人做,周末的兴趣班得有人陪,寒暑假也得有人全天候地照料。
广州市教育局近日宣布了一项政策调整,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将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从28节缩减到26节。这一调整直接给当地小学生的家长们带来了困扰——“三点🕒️放学,谁接孩子?” 一二年级的周课时减少了,放学时间也提前了,导致低年级学生下午三点🕒️就放学。这样的安排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就没时间照顾孩子,三点🕒️放学更是连接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了。
家长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不满,向教育部门投诉。但广州市教育局坚定回应:这是国家教育部的明文规定,为落实“双减”政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制定,必须执行。这次减少的周课时分别是让数学和语文各自让出一节课,腾出来的时间可以给学生更多体育活动和跨学科探索的时间。
这一步是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探索的关键一步,只有这一步落实到位,我国的基础教育才不至于永远沦为分数的奴隶,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成长的空间和时间。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双职工家庭如果没有老人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三点🕒️左右的放学时间无疑是个噩耗。应对的方法要么有人辞职,要么寻找其他托管方式,无论哪种选择都会增加家庭的经济或精神负担。
在一个工作日通常要到下午五点🕔️甚至更晚才结束的社会中,谁来接孩子成了棘手问题。除了对没时间接孩子的不满外,也有家长直接对课时缩短表达了质疑。有家长在投诉时指出:减少课时是否意味着教学内容被压缩?老师是否会为赶进度而加快教学节奏?对于那些天赋不太好的学生,按照原本的进度想取得好成绩就已经很难了,缩减课时不是逼着家长把孩子送进补课班吗?
对此,天河区一位小学校长已经解释,新教材已经做了相应调整,知识点总量确实减少了,家长们的担忧实属多余。这次事件暴露出的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协同问题。在强调“双减”的今天,学校减负不应成为家庭增负。
理想状态下,企业应当调整工作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多弹性工作选择;社区应当完善托育服务;课后服务也需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系统性挑战,不能简单地要求教育部门单方面兜底。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多,但不破不立,相信只有打破某些群体的利益和习惯,才能真正实现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一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