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灵山景区近日因一条总投资1.27亿元的超长扶梯引发广泛热议。这条穿梭于奇石峭壁之上的扶梯全长753.2米,能快速将游客运抵相当于88层楼高的山顶,为登山提供了新选择。然而,“亚洲最长”登山扶梯的噱头也带来了“可能破坏自然景观原貌、挤占公共财政”等质疑。
灵山并非首个尝试修建电梯的自然景区。支持者认为,此类设施极大提升了景区无障碍游览水平,尤其方便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登山观景。但从实际运营来看,这类基建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建成后还要面临高昂运维成本和漫长的回报周期,长远效益存疑。
便利游览与保护生态如何兼顾?巨大投资和运维成本谁来承担?这些成为许多山岳类景区面临的考验。
上饶市给灵山景区修自动扶梯的设想早在五年前就开始酝酿。灵山景区地处上饶市广信区北部,2025年该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灵山5A级景区创建,包括建设一批互动体验性项目,如水上滑梯和游客快速输送系统。关于建设原因,灵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灵山山体较陡峭,建扶梯是希望能方便游客登山。”
灵山主脉海拔1000米至1400米,最高峰天梯峰达1496米,地形险峻,以奇石景观闻名。以往,游客选择传统方式爬山要花费3到4个小时。2022年1月,广信区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灵山景区栈道小循环项目(东台峰小循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其中对游客快速输送系统的初步建设规划是:自动扶梯分为4段,每段扶梯提升高度30米,跨度52米,斜长60米,角度30度,总计提升高度120米。
2023年4月,上饶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招标公告,采购景区“应急疏散及救援通道(游客快速输送系统)设计(含地勘、结构设计等)服务”。最终成交商为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交金额270万元。据广信区自然资源局于2024年5月公告的灵山景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后公示”,泛华建设设计的方案中,应急疏散及救援通道(游客快速输送系统)的建设路线总长度为684米,总垂直高度增加到了267.5米,由5组自动扶梯、3段游步道组成。
随后,上饶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对建设项目的“货物”公开招标,最初预算金额约为1.3亿元。按照中标结果公示内容,最终中标商为江西永昌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成交金额约1.279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7月8日上午,康力电梯从苏州总部产业园发运了“江西上饶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台扶梯。该项目总投资达到9.85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投资1.18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3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国企)”。
据上饶市广信区公开的2025年政府预算,截至2023年底,灵山景区游客快速输送系统的合同签约金额约为1.33亿元,已付4247.36万元,仍有九千余万元待支付。2024年底,上饶市广信区财政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上饶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的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报告显示,该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仅有4亿元,均为专项债资金,且低于项目总签订合同金额(约4.46亿元),存在实付违约风险。
近年来,不少山岳型景区都安装了自动扶梯,如浙江神仙居、杭州淳安天屿山、南京牛首山等,供游客“无痛爬山”。景区电梯的普及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推动。国内一家电梯企业透露,由于房地产不景气,公司从多年前开始拓展景区业务,如今景区电梯已成为其主要营收来源之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璜认为,个别景区为增加新建电梯售票收益,以“维修”名义关停步道。这种强制消费行为反而不利于景区长远发展。他认为,自然风景区应通过降低门槛或阶段性减免来吸引客流在景区进行多元消费,实现可持续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