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和李云龙跨时空对话 AI技术点亮历史尘埃!2025年九三阅兵前夕,中国军号官方发布了一则“逢敌必亮剑”主题视频,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视频利用AI技术让《亮剑》中的李云龙与饰演者李幼斌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李云龙对解放军的现代化装备感到惊讶,而李幼斌则自豪地展示了今日中国的强大面貌,两人共同喊出了那句“逢敌必亮剑”的时代强音。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也是通过九三阅兵这一国家盛事,向民众生动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成果。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8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此次阅兵将有45个方(梯)队参阅,包括大量新型国产主战装备首次亮相。此外,为纪念《亮剑》播出20周年,哔哩哔哩宣布该剧将于9月2日全弹幕回归。
“李幼斌与李云龙跨时空对话”事件不仅仅是技术和情怀的简单叠加,它在技术、历史、文化与国防等多个维度上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AI技术赋能国家叙事、活化历史记忆以及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性。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刘晓鹏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能主流媒体,提升了文化的“可及性”。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曾利用国产AI大模型创作《AI共创大片|江山如此多娇》和《全AI大片|我是中国》,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壮丽的大美中国,还弘扬了民族精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何静认为,AI工具降低了文化传播的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中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经典文化推广组组长赵大莹表示,AI将助力古籍创新,让沉睡千年的文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然而,技术进步也伴随着伦理考量与潜在风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昕提出,规模化生成可能会稀释文化的精神力量,碎片化传播可能消解艺术的完整性,多元化解读可能冲击阐释的权威性。她建议构建以学术研究夯实文化解释力、科技创新激活传统文化感染力、产业协同提高传统文化传播辐射☢️力为基础的传播模型。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出版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指出,超过半数受访者关注AIGC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和版权©️风险。韩伟等专家强调,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防范过度娱乐化、历史虚无化、版权©️伦理争议及数据安全等风险。宋建和张振等专家警示,AI技术“去中心化”的趋势可能消解主流舆论,“信息茧房”效应可能助长认同危机,导致民族文化被简化为符号碎片。
面对AI技术与民族精神的深度交锋,专家们普遍强调多方协同与价值引领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魏英杰、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劲松、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王伟等专家一致提出,应超越单纯的技术本位,形成“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双重建构。这意味着要明确多元主体的权责边界,均衡民族主体的信息权力,建立动态协同的决策机制,加强数据开放保护与规范使用,确保技术应用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可追溯性。这些策略旨在确保AI技术在活化历史记忆和传承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当AI点亮历史的尘埃,民族精神的火炬更应指引方向。技术是双刃剑,既能开辟新径,也可能误伤根本。真正的进步在于让AI成为我们理解过去、塑造未来的忠实仆人,而非任由其篡改历史、消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