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大二学生在宿舍猝死后近三个月,遗体仍存放在殡仪馆,家长与学校就事件责任及处理方案的争议尚未达成一致。这起发生在江西抚州赣东学院的事件,因涉及校园安全、急救处置等问题引发关注,网友也从不同角度展开理性讨论。
2024年6月11日上午,赣东学院机电系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李某(化姓)在结束两节课后,于10点半返回四楼四人间宿舍。据其舍友叙述,李某在宿舍玩游戏至11点半左右突然晕倒,舍友随即跑到隔壁寝室求助。监控显示,校方人员随后到场,现场有双手叉腰、抱胸站立的情况,疑似束手无策。学校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因校区位置偏僻,救护车21分钟后抵达,此时李某已无生命体征。事发15分钟后,学校通知李某的家长,仅告知“孩子晕倒”,未说明实际救治情况。家长在赶往抚州途中接到医生电话,才得知李某已离世,当晚10点赶到殡仪馆见到遗体,但对于李某从出事到被送往殡仪馆的过程均不知情。
医院急诊抢救记录显示,李某突发意识丧失后,同学先进行了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人员到场后评估其已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无心跳呼吸,持续采取心肺复苏、肾上腺素强心等措施,送达医院后仍无生命体征,初步诊断为猝死。经民警调查排除他杀,因未做尸检,具体猝死原因未明确。家长表示,孩子无基础疾病,此前也无心脏病史,对猝死结果难以接受。
家长对学校的质疑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急救措施不到位。监控显示校医在事发8分钟后到达现场,而医务室步行至宿舍仅需3-4分钟;家长提供的校医录音显示,校医务室配备AED除颤仪,但现场未使用,校医仅采取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且承认最佳救治时间为5-10分钟。二是信息不透明。学校拒绝向家长提供拨打120的准确时间记录,初期通知时隐瞒了孩子的真实状况。三是管理缺位与承诺失信。家长质疑学校对学生熬夜玩游戏缺乏宿管监管,且学校7月1日出具告知书承诺8月31日前给出书面答复,但到期未兑现,也未主动联系家长。
9月2日,赣东学院工作人员回应称,学生猝死与玩游戏有关,宿管虽会查宿,但难以监管学生“偷偷藏手机玩游戏”;对于AED使用问题,工作人员称“已用尽医疗资源”,若有异议可联系校医;同时表示民警已排除校方责任,可提供人道主义补偿,未按时答复是因为“仍在商议”。一位校领导则称“处理进展清楚,只是家属不愿谈而已”。
事件引发的网友评论多持理性态度。有网友认为,21岁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对自身作息和行为负责,玩游戏导致的猝死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即使在医院发生猝死也无法保证救治成功,家长需理性看待”。也有网友指出学校存在改进空间:“校医到场时间偏长、AED未使用的操作值得商榷,校园急救流程应更规范,设备使用培训需加强”。还有网友讨论宿管监管的边界:“宿管无法24小时盯着学生,监管责任有限,但学校可通过加强作息引导、健康宣教尽到教育义务”。另有观点认为双方应积极沟通:“家长的丧子之痛可以理解,学校也需更透明地公示急救记录、沟通处理进展,而非简单以‘起诉’或‘商议’拖延”。
家长的合理质疑需要校方以更坦诚的态度回应,急救流程、设备使用等细节的公开透明是化解信任危机的关键。同时,校园也需强化急救能力建设,而学生自身也应重视健康作息。无论责任认定如何,尽快妥善处理后续事宜,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家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