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两行清泪缓缓流下,瘦骨嶙峋的小狗最后一次回望它再也回不去的家。在重庆市江北福康村的一个老小区里,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因病去世。这位老人患有严重的囤积癖和社交障碍,平时靠捡破烂为生,两只小狗就是他在捡破烂时收养的。
老人意外在家中去世,过了一个多星期才被人发现。这期间,两只小狗默默地陪伴在老人身边,不吃不喝,其中一只没能抗住,被活活饿死。老人去世后,家属前来料理后事,只是把老人的遗体带走,然后将两只狗赶出家门。忠心的狗狗不明白死亡的意义,但它知道这个破烂的地方是它唯一的家。
幸存的那只狗拼命咬破铁门,重新钻回屋里,死守在角落不愿离开。它瘦得骨头凸出,虚弱不堪,却仍然拒绝了几波好心人带它离开的尝试。9月4日,账号“往旺家园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发布了一则视频,记录了救助这只忠犬的全过程。救助团队的陈爷爷曾经是身价百万的富商,但从九十年代开始,他卖房卖车,把所有积蓄都用来救助动物,至今已经救助了7000多只小动物。
陈爷爷进到房屋后直接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个屋子肮脏凌乱,墙上全都是脏污,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根本没法下脚”。看到有人进来,小狗很害怕被赶出家门,直接跳到了老人的床上胆怯地盯着来人。陈爷爷买了火腿肠,一点点安慰小狗,轻声喊着“乖乖别怕,别怕”。
陈爷爷尝试递出手里的火腿肠慢慢靠近小狗,但小狗警惕性很高,冲着他一直嚎叫。由于几天没吃饭,小狗即使用尽力气嚎叫气息也十分微弱。面对如此通人性的小狗,陈爷爷选择直接告诉它真相:“你爸爸已经去天堂了,他生病没得法,不是他不照顾你呀,你家也没得了”。
令人心碎的是,小狗似乎听懂了陈爷爷的话。它正在吃火腿肠的动作停住了,眼角明显地泛起了泪花。它终于接受现实,眼角泛泪继续吃着陈爷爷手中的火腿肠。“真乖,幺儿能听懂了跟爷爷回家”,陈爷爷不断地安慰它。十几分钟的相处后,小狗彻底放下戒备,让陈爷爷轻轻抚摸,并乖乖配合戴上了项圈。
陈爷爷牵着绳子准备带它离开,小狗步履蹒跚地下楼,一步步离开这个曾经赖以生存的家。然而就在下楼拐角处,小狗突然停住脚步转身盯着房门,两行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对于小狗来说,这两行泪就是它对这个家最后的告别。它浑身都是创伤,骨头凸出,伴随着流泪慢慢地啜泣。
视频发出后短时间内引起无数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都表示看哭了。许多人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感动和观点。有网友指出:“狗在饿急的情况下会吃人的尸体的,但这只小狗和尸体待了一个星期,宁愿自己饿死都不碰,可想而知它有多爱它的主人”。这条评论引发了大量共鸣,众人纷纷为狗狗的忠诚而动容。
许多养狗人士也表示深受触动:“我独居单身也养狗狗,看了泪目,虽然我才40多岁也害怕万一有什么不测,放心不下我的狗”。另一位网友分享道:“我养过特别懂事的忠犬,我担心万一我不测,我一直为忠犬担心,结果忠犬除了意外反倒是我有些安慰,只是我心很长一段时间特别难接受”。
还有不少网友感谢救助者的善举:“谢谢救助的好心人,它是一条忠心的好狗狗,愿能把它安置好,谢谢你!好人定有福报”。这个故事折射出独居老人养老困境的社会问题。老人明明有子女,却几十年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基本无人探望。相比之下,狗狗展现出的忠诚与情感更加珍贵。它们不在乎主人贫穷还是富有,不在乎生活环境舒适还是肮脏,一旦认定了主人,就会无条件地爱与陪伴。
动物行为学家常指出,狗狗对主人的忠诚是超越本能的。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动物通常会遵循生存本能,但这只小狗宁愿饿死也不离开主人遗体,甚至不愿意破坏主人的遗体,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基本的生存本能。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人与动物共处社会。目前,很多城市还在为是否应该禁止养犬而争论,缺乏完善的流浪动物救助机制。
像陈爷爷这样的民间救助者承担了本应由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支持这些救助行为,同时推动相关立法,为动物福利提供更多保障。小狗被带到医院检查,发现它身体非常虚弱,长时间的饥饿导致严重的贫血和肝损伤。如今,小狗正在接受治疗和恢复中。很多热心网友自费给陈爷爷捐助了很多狗粮和物资。没人知道它原来叫什么名字,因为唯一知道它名字的主人已经不在了。但越来越多的人叫它“忠忠”——一只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爱的含义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