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发生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很多人不知道,炒菜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可能会悄悄夺走食物中的钙,长期下来会增加家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炒菜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了解这个习惯的危害及科学的应对方法,才能更好地守护家人的骨骼健康。
一、炒菜时易致骨质疏松的关键习惯
1.炒蔬菜前先焯水且弃掉菜汤
不少人炒绿叶菜时,为了去除草酸或让菜色更鲜亮,会先将蔬菜焯水,随后把焯菜的水倒掉。但蔬菜中丰富的钙、钾等矿物质会溶解在焯菜水中,弃掉菜汤就等于丢失了大量的骨营养,长期如此会导致钙摄入不足。
2.炒菜时加大量盐
部分人炒菜喜欢多放盐来提升口感,然而过量的钠会增加肾脏排泄钙的量,导致钙流失加速。研究表明,每天多摄入1克钠,钙的流失量就会增加约20毫克,长此以往会破坏骨骼的钙平衡。
2.钠过量加速钙流失
人体摄入过多钠后,肾脏在排出钠的同时会带走大量钙。当钙流失速度超过吸收速度时,骨骼就会处于“负钙平衡”状态,骨基质逐渐被破坏,骨骼变得脆弱易折。
3.营养素协同作用受影响
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配合,蔬菜久放导致维生素C流失,会降低钙的吸收率。即使摄入足够的钙,无法被有效吸收利用,也难以转化为骨骼所需的营养,进而影响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