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恰逢末伏,天气余温未散,闷热尚存,早晚却已有凉意,昼夜温差渐大。这种气候易让人体暑湿未消、脾胃虚弱,饮食不当便可能引发不适。立秋末伏吃什么?因此,此时饮食需紧扣“清”“补”,既要清体内残留暑湿,又要补消耗的元气,搭配合适的茶和汤,为健康筑基。
一、“清”字为先:清除暑湿,理顺脾胃
1.清暑热防余热
末伏“秋老虎”可能肆虐,午后高温明显,需继续清体内暑热。多吃绿豆、冬瓜、丝瓜等性凉味甘食物,缓解燥热,避免余热积聚。减少辛辣、温热食物,防加重燥热引发口干、咽喉不适。
2.清湿气排浊物
夏季暑湿重,末伏体内可能残留湿气,表现为身体沉、舌苔厚、大便黏。饮食加薏米、赤小豆、茯苓等祛湿食材,促湿气排出。烹饪以清蒸、凉拌为主,避油炸、红烧,减油腻带来的额外湿气。
3.清脾胃减负担
一夏贪凉饮冷,脾胃多虚弱,消化力下降。需给脾胃“减负”,选小米、山药、南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温和养护脾胃,助消化功能恢复。避免暴饮暴食或多吃生冷,以防伤脾胃阳气。
三、末伏宜喝的养生茶:清补结合,便捷养生
1.荷叶薄荷茶
取少许新鲜荷叶、3-5克薄荷,开水冲泡饮用。荷叶清暑利湿,薄荷疏散风热、提神,适合末伏午后喝,缓闷热、清暑湿,口感清爽。
2.银耳百合茶
银耳泡发撕小朵,与百合干同煮10分钟,放温加少许蜂蜜。银耳滋阴,百合安神,能滋养阴液、缓秋燥,适合早晚喝,尤宜睡眠差、皮肤干者。
3.陈皮茯苓茶
3克陈皮、5克茯苓,温水冲洗后开水焖泡5分钟。陈皮理气健脾,茯苓祛湿,促脾胃运化,助排湿气,改善腹胀、食欲不振,适合脾胃弱者常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