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刷牙时会发现,原本填满牙缝的牙龈悄悄变少,牙缝越来越宽,甚至能直接看到牙根。更让人着急的是,这些消失的牙龈不管怎么“养”,都再也长不回来。其实,这并非“肉凭空消失”,而是牙龈发生了萎缩,背后还藏着很多和我们日常行为相关的原因。暴力刷牙的危害有哪些?
一、为什么消失的牙龈“再生无望”?
牙龈不是普通的“肉”,它由上皮组织和下方的结缔组织构成,还依赖牙槽骨提供支撑,一旦出现萎缩,很难自然恢复,主要原因有两点🕑️:
1.牙龈组织的修复能力有限
牙龈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弱,一旦因炎症、磨损等出现明显缺损,无法像皮肤那样快速修复,更难重新填满牙缝。
2.牙槽骨吸收是“不可逆”的
牙龈下方的牙槽骨是牙龈的“地基”,如果长期受到刺激(如牙菌斑、牙结石),牙槽骨会慢慢吸收、变矮。没有了牙槽骨的支撑,牙龈会跟着“下沉”,形成萎缩,而吸收的牙槽骨目前无法通过自然方式再生,牙龈自然也没法“长回去”。
3.口腔清洁不彻底
每天只刷牙齿表面,忽略牙缝、牙龈沟等部位,会让牙菌斑在这些地方堆积,时间长了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若不及时处理,炎症会进一步破坏牙槽骨和牙龈,最终导致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