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响模拟『芯片』保卫战。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举动震动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启动该调查。
这项调查是应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相关模拟『芯片』产业于2025年7月23日正式提交的申请而发起。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则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此次反倾销调查主要针对美国生产的特定类型模拟『芯片』,包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通用接口『芯片』如CAN接口收发器『芯片』、RS485接口收发器『芯片』、I2C接口『芯片』、数字隔离器『芯片』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系统间的信号发送与接收。栅极驱动『芯片』则包括低边栅极驱动『芯片』、半桥/多路栅极驱动『芯片』和隔离栅极驱动『芯片』,主要用于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和截止。这些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85423990项下。
申请材料提供了确凿证据:2022至2024年间,这些美国产的模拟『芯片』对华进口量累计增长37%,而进口价格却累计下降52%。这种明显的量增价跌现象表明美国企业通过人为压低价格的方式争夺中国市场,严重冲击国内产业链。美国模拟『芯片』低价倾销行为目的在于通过低价竞争打垮本土企业,形成垄断后再抬高价格,从而实现对市场的长期控制。
调查宣布的时间点耐人寻味。9月14日,中美双方将在西班牙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就在中国宣布反制措施的几小时前,美国政府发布公告,将32家实体列入限制贸易清单,其中23家位于中国,包括两家“中国顶级『芯片』制造商”的关联公司。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质问道:“美方此时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意欲何为?”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
模拟『芯片』被称为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与数字『芯片』不同,模拟『芯片』更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美国企业在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占据显著优势,全球前五大模拟『芯片』制造商控制着约80%的市场份额,其中ADI(亚德诺)一家就占据37%的份额。德州仪器和ADI等美国企业长期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2024财年这两家公司来自中国的收入分别约为30亿美元💵和21亿美元💵。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模拟『芯片』领域对美国发起反制,关键在于近年来在成熟制程『芯片』技术上取得的显著突破。特别是在28nm以上成熟『芯片』领域,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能力。上海微电子的28nm沉浸式光刻机已进入验证阶段,国风新材等企业生产的光刻胶也已覆盖28nm工艺。作为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2024年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左右,这一市场地位赋予了中国在贸易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中国市场的反倾销调查对美国模拟『芯片』企业影响巨大。2024年春季财报显示,ADI和德州仪器的营收已分别同比下降33.8%和16.4%。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企业的经营压力。这些美国企业一直致力于拓展全球市场,而中国无疑是全球『芯片』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被调查的美产『芯片』使用范围广泛,除在传统电器领域广泛使用外,在『新能源』相关产业也有通用需求。
本次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利害关系方应于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向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登记参加本次反倾销调查。调查将通过问卷、抽样、听证会、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如果调查结果认定存在倾销行为,中方可能会对被调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倾销造成的损害。
这场博弈早已超出贸易争端的范畴,成为中美科技主导权争夺战的关键一役。美国打压中国先进『芯片』发展,中国反击美国传统『芯片』市场,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软肋。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面临重组,一场围绕『芯片』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