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的李博然骑电动自行车通勤五年后,第一次被交警拦下。2024年底,他的电动自行车前灯被撞坏,卖家告知原厂灯已经停产,于是他自费30元加装了一款远光灯并继续使用。被拦停后,交警告⚠️诉他这属于非法改装,需要恢复原状。回家后,李博然研究了电动车的标准和规范,发现根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改装车辆可能面临500-1000元的罚款,严重时还可能扣留车辆。他注意到,从2025年夏天起,北京市对电动车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明显加大。
李博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改装行为,除了加装远光灯,他还给车辆解了限速,将最高时速从25公里提高到50公里。最近,他的一些朋友陆续收到了电动自行车超速的违法提示短信,这让他决定重新买一辆车。9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正式实施,但符合新国标的车辆还没有全面线下销售,目前仍以旧款车型为主。李博然陷入纠结,他想知道新国标有哪些变化、旧款电动车还能否上路以及电动自行车乱象能否得到改善。
新国标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生产必须符合新标准,而销售环节全面执行新标则从12月1日开始。这意味着政策为尚未售出的旧款车型留下了三个月过渡期。记者走访了北京市西城区、丰台区的五家电动车售卖点,商家均表示目前仍可以改装和解限速,速度上限不一,有的车型可以提速到50公里/小时,有的甚至能达到80公里/小时。随着新国标出台,这些旧款车型反而成了“香饽饽”,甚至开始涨价,幅度在200-500元左右,个别车型更多。旧款电动车的进货成本也跟着上涨,因为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限速进行了严格规定,“能解限速”成了旧款车型最大的卖点。
销售人员表示,目前的旧款车型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技术成熟,维修配件丰富,维修成本相对更低。相比之下,新国标电动车对车身材质有了新要求,塑料材质占整车总质量比例被严格限定在5.5%以下,金属成分更多,成本更高。预估新国标电动车至少会涨价600-700元。针对新国标的限速问题,销售人员并不看好,认为可能会有新的破解方法。
尽管销售人员不断介绍旧款车型的优势,但李博然了解到新国标的电动车有许多进步之处。比如,塑料材料总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的5.5%,能有效减少火灾事故发生时塑料燃烧加速火势蔓延、释放有毒气体的风险。新国标还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缩短车辆制动距离,鼓励安装后视镜,并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检测功能,能够及时应对车辆被盗、温度过高或蓄电池异常等情况。新国标引入了超速断电机制,一旦速度超过25公里/小时,电动机将自动停止动力输出。此外,新国标还禁止预留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控制器也不再兼容多种电压模式,实行“过压即锁定”的模式。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介绍,新国标做了大量工作防止电驱型自行车超速,这些技术构造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破解限速”的情况发生。新国标还有许多便民的地方,比如对不同车型做了明确区分、去掉脚蹬、许可配置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达到63公斤。质量上限从55公斤变为63公斤,意味着可以装载更大的电池,显著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减少充电频次。
在企业端,新国标也有更严格的限制,企业需具备质量保障能力,并满足产品一致性的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保证生产质量过关,还要有相应的检测能力,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还要求企业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标注建议使用年限,并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便于在火灾等事故后追溯车辆信息,排查产品质量问题。
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处路口,一位交通执法人员在一个小时内查处了70余起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包括逆行、闯灯、载人、改装、超速、未戴头盔等。执法人员表示,他们不仅是查违法行为,更多的是对电动车违法行为的宣传教育。事实上,除了纸面上的规范,城市规划、执法管理、宣传教育都在影响城市交通环境的构建。李博然表示,目前的城市交通对电动自行车群体并不友好,骑行环境很窘迫,有时不得不骑到机动车道上,非机动车道经常被路侧停靠的机动车占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指出,我国城市早期规划多倾向于满足机动车增长需求,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建设常被忽视、压缩甚至缺失。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若将范围扩大至所有两轮非机动车,保有量高达7亿多辆。因此,杨新苗认为,无论是新国标的落地还是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更新,都只是立法环节的完善,精细化管理、安全教育、政策法规宣传需要同时发力。新国标的实施是一次机会,可以从车辆使用、头盔佩戴、牌照管理、补贴、路权等方面给出不同的做法,各个城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