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了一起伤医事件。骨科王姓主任医师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但此类事件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去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不幸去世。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大楼也发生过严重的患者伤医暴力事件,行凶者最终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中国医师协会多次发声谴责暴力伤医行为。国家卫健委表示,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名医生表示,暴力伤医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感和执业信心,尤其是对年轻医生的心理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他指出,应反思暴力伤医背后的深层原因,单纯严惩凶手是不够的,需要思考如何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管理方式和对生命的理解是否出现了偏差。
另一名医生认为,不应让医院成为矛盾激化的“放大器”。行凶者杀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生,而是无数等待救治的病人。
相关律师指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侵犯医生权益的立法,司法实践中对于暴力伤医刑事犯罪所处罪名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2025年12月,上海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的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办法》,规定医疗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时可以采取避险保护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在不危及医疗安全的情况下暂停相关区域诊疗活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教授分析认为,根据司法裁判现状,对于故意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法定刑较轻,导致对医护人员保护不足。案件的裁判标准不明确,部分案件甚至会酌情从轻处罚,难以对潜在犯罪分子起到有效威慑作用。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谢斌教授建议,在当前条件下,可进一步细化医院内安保制度,强化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层面加强普法和医学科普,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