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网购的7桶麻六记酸辣粉中,第一桶发现粉饼发霉。订单截图显示,该网友于9月19日在麻六记旗舰店下单,9月20日发货。她向店铺客服反映后,客服表示需要将问题产品寄到北京售后处进行检测。照片显示,这桶酸辣粉生产日期为2025年8月6日,保质期220天。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北京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未果,而电商平台上麻六记旗舰店的客服则表示每个平台 独立运营,不了解其他平台信息。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麻六记酸辣粉代工方白家阿宽客服,对方回复可直接联系工厂处理。
麻六记酸辣粉发霉的问题并不陌生。今年7月底,就有网友反映在开市客购买到了发霉的麻六记酸辣粉,随后代工方白家阿宽道歉并启动召回。品牌方麻六记起初保持沉默,后来在舆论压力下才发布道歉声明。两家公司均承认两批次产品存在问题,已全面下架并召回。然而两个月后,消费者再次买到发霉的酸辣粉,这究竟是之前的问题产品未能彻底召回,还是新的产品出现了霉变问题?仅让消费者联系代工厂处理显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上次还是这次,产品出现问题时,站出来处理的都是代工厂,而麻六记要么道歉迟缓,要么客服使用话术回避。麻六记酸辣粉售价8元/桶,而白家阿宽同厂产品仅售3.8元/桶。网友质疑,如果从生产到售后都由白家阿宽负责,那为何还要为麻六记的溢价买单?
麻六记凭借『明星』️效应和直播流量迅速崛起,张兰曾强调“料、秘方和工人都是我们的”。然而现实是,产品发霉问题两个月内仍未解决,代工厂却成了品牌的挡箭牌。消费者为品牌溢价买单,期待的是品控承诺与安全保障。如果麻六记真的对生产环节有绝对掌控力,为何连最基本的卫生标准都无法保障?若只是“租流水线”的贴牌生意,又凭什么让消费者高价购买?
此前,在麻六记的官方商城中,酸辣粉产品差评达6842条,内容包括“碗边有红油印”、“面饼有头发”、“配料表添加剂太多”、“有一股塑料怪味”等。这些本应通过品控、监工、质检拦截的问题为何屡次出现且被忽视?企业如果一味依赖流量红利,却在该承担责任时装聋作哑,最终必然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一袋酸辣粉发霉或许可以通过赔偿息事宁人,但一个靠流量支撑的品牌,如果信誉受损,恐怕会彻底失去市场。面对频繁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麻六记不能再继续躲在代工厂身后,必须站出来解决问题,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