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上班族小刘一上班就鼻塞咳嗽、胸闷,下班后症状即缓解。起初他以为是空调病,但检查发现竟是办公室里的猫咪所致。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马红映主任医师表示,近年来过敏性哮喘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不少患者病情与宠物相关。
小刘在近一个月内上班时出现鼻痒、咳嗽和胸闷等症状,下班后症状减轻。他前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其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高达1250IU/ml(正常值应小于165IU/ml),提示严重过敏。经过询问得知,老板上个月购入了一只猫咪供大家撸玩,猫咪活动范围广泛。进一步检测显示,小刘对猫毛的过敏值为60.71IU/ml(非过敏标准应小于0.35IU/ml),确诊为猫毛引发的过敏症状。目前,小刘通过规范吸入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老板也为猫咪划分了封闭活动区,并在其工位旁放置空气净化器,使小刘能够正常上班。
无独有偶,33岁的爱猫人士小李因反复喘息、夜间憋醒就医。经医生检查,其免疫球蛋白E(IgE)达1700IU/ml,猫毛过敏值为85.94IU/ml(均远超正常标准),确诊为家中布偶猫引发的哮喘。医生开药并叮嘱避免接触猫、按时用药,但小李因症状缓解擅自停药,三个月后病情复发。最终,小李将猫送养,严格遵医嘱用药,病情已稳定。
专家介绍,我国约4000万哮喘患者中,90%以上为过敏性哮喘,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尘螨、宠物毛屑、霉菌等。过敏性哮喘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或荨麻疹,例如扫地、抖被子时打喷嚏、流鼻涕,就是对尘螨或粉尘过敏的表现。
治疗哮喘时,激素不可怕。三大常见误区需要注意:一是“谈激素色变”,担心副作用而擅自停药;二是“症状消失就停药”,症状缓解不代表气道炎症消退,需医生评估后逐步减药或停药;三是担心“终身用药”,实际上哮喘虽无法根治,但可临床治愈,规范治疗后患者若一年内不发作、无需口服激素,仅用少量吸入药维持即可正常生活。
预防过敏性哮喘,避开过敏原是首要。对猫毛、狗毛过敏者尽量不养宠物,若养宠则需给宠物划固定活动区,定期清洁环境;对尘螨过敏者要勤晒被褥、定期清洗床品,避免用地毯和毛绒玩具;其他情况下,南方潮湿地区需及时处理霉变,春秋花粉季外出戴口罩,回家后换衣、洗脸漱口。重度哮喘治疗已有突破,多种生物制剂已临床应用,规律用药和定期复诊很重要,哮喘经避过敏原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不影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