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我国24年来首次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以及全球贸易秩序的未来走向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放弃特殊和差别待遇并不意味着中国退出了发展中国家行列。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没有改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解释说,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前提是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这种待遇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一种制度性权利。然而,发展中国家成员可以选择放弃这个权利。中国现在所做的就是放弃了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的权利,但并没有放弃发展中国家成员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在WTO运作中是由成员自我声明和认定的,中国在入世时就声明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政策来看,也一直强调中国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南方的一员。
中国不再寻求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是否意味着西方国家无法再以“中国经济体量庞大”为借口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屠新泉表示,在WTO谈判中,中国一直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成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形成一个集团共同参与谈判。在实际谈判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种非常自主务实的态度处理特殊差别待遇问题,并不是一定要求特殊差别待遇。这次正式宣示一劳永逸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往都是一事一议,根据特定议题做出政策选择。从现在开始,在正在进行的及未来要开展的WTO谈判中,中国将不再寻求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的特殊差别待遇,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开放承诺。
以电子商务协定为例,在电子商务谈判中,中国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作为一个电子商务大国,尤其是在跨境电商方面,中国的很多开放实践为规则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目前该谈判已进入尾声,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已经承担了全部义务并积极参与其中,推动了谈判的进展。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他们希望的一些特殊差别待遇,比如在维护国家公共利益和道德方面,在这些规则中为发展中国家留出更多空间。目前中国正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推动协定尽快完成并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