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她闺蜜和老公去西贝餐厅,只点了一个3.9元的馒头,结果西贝送了每人100元代金券。闺蜜说当时场面尴尬又好笑,两人对着一盘切好的馒头就着免费咸菜啃。拿到代金券后,她老公眼睛都亮了,第二天用券吃了200.8元,几乎等于白嫖,两人觉得占了大便宜。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上个月去某奶茶店的经历。那家店搞“买一杯送一杯”,我和朋友各买了杯15元的奶茶,领了免费券,第二天又去喝,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后来才知道,那几天奶茶店销量翻了三倍,很多人不仅喝奶茶还会买小蛋糕,客单价比平时高了不少。现在想想,西贝这招和奶茶店简直是“师出同门”,看似我们薅羊毛,其实商家早把账算得明明白白。
评论区里网友们对此事反应热烈。有人调侃:“相对于健康而言,白嫖捡便宜更重要!毕竟活在当下,不薅白不薅。” 也有人拆台:“这就是雇人吃饭撑场面!网上雇人探店还得花300,西贝这招更牛,3.9元就让人来店里坐,还自带宣传效果。” 甚至有网友算细账:“3.9元买个馒头,换200元代金券,第二天花200块,相当于打五折,比直接打折划算多了!” 这些评论戳中了不少人的心——谁不爱薅羊毛?但西贝真的会做亏本买卖吗?
我特意查了西贝的活动规则:9月24日到10月8日,到店消费就能领100元堂食代金券,无最低消费,点个馒头、一碗面都能领,但得次日才能用,有效期到10月31日。北京中粮祥云小镇店的工作人员表示:“不管你点多少钱,哪怕就3.9元的馒头,只要堂食,每人都能领一张100元券,下次来直接用,不用凑单。” 活动期间,西贝单店日均馒头销量涨了300%,代金券核销率达68%,二次消费的客单价平均到了198元。
一个馒头成本顶多1块钱,送出去两张100元券(俩人同行),成本2元。第二天顾客来消费198元,用两张券抵扣200元,实际付0元?不对,网友闺蜜消费200.8元,抹零后才免单,大多数人不会卡着200元点,比如点250元,用两张券抵200,还得付50元。就算真有人只点200元,西贝看似亏了198元(200元消费 - 3.9元馒头收入),但要知道,餐饮行业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和人工,空座也是空着,有人来消费至少能分摊固定成本。而且很多人用券时会点硬菜,比如西贝的招牌羊蝎子、烤羊腿,这些菜的毛利不低,算下来西贝根本不亏。
上周我去家附近的西贝体验了一把。下午5点多,店里已经坐了不少人,有几桌真的就点了个馒头或一碗面,服务员也没不耐烦,照样给送了代金券。我和朋友点了一份39元的面筋,领了两张100元券,第二天又去点了一份168元的羊蝎子、一份45元的凉皮,总共213元,用两张券抵了200,只付了13元。朋友说:“感觉赚了,但仔细想,本来我们一个月才来一次西贝,现在一周来了两次,下次券到期前说不定还得来,这就被西贝‘锁’住了。”
这让我想起2023年海底捞的“大学生69折”活动。当时很多大学生为了薅羊毛,专门凑着折扣点去吃,有人甚至只点一份锅底加几盘素菜,花几十块钱就能吃一顿。可海底捞却靠这个活动火了,大学生们不仅自己去,还带家人朋友,很多人慢慢成了常客,后来海底捞的年轻客群占比提升了20%。西贝现在的操作和海底捞异曲同工——用小成本的“羊毛”吸引客流,再用代金券锁定二次消费,看似吃亏,实则是精准的流量转化。
但网友们的担心也有道理。有人说:“现在都去薅馒头的羊毛,店里全是‘一次性客户’,等活动结束,该没人来还是没人来。” 还有人吐槽:“我领了券去消费,服务员态度明显没平时好,感觉我们是来蹭饭的,体验感太差了。” 这些问题确实是西贝要注意的——促销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是只靠“薅羊毛”吸引客户,不注重菜品和服务,就算短期客流上去了,也留不住人。
有个做餐饮的朋友说,他们店去年也搞过类似的“1元吃酸菜鱼”活动,结果来了一堆只点1元鱼的客户,占着座位不消费,真正想吃饭的客人进不来,反而影响了生意。后来他调整策略,把“1元鱼”改成“消费满100元加1元换购酸菜鱼”,虽然引流效果没那么猛,但来了的客户都是有消费能力的,复购率高了不少。“餐饮促销就像钓鱼,得用对鱼饵,不能光吸引小鱼,还得留住大鱼。”
西贝这次的活动做了优化。2023年他们试点过类似的代金券活动,当时单月营收环比增长22%,这次把“满200可用100”改成了无门槛,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让更多人愿意来尝试。而且西贝的菜品定价不低,就算用了券,客户实际消费的金额也能覆盖成本,甚至还有盈利。比如我第二次去点的羊蝎子,一份168元,成本大概60元,就算用券抵了100,西贝还赚了8元(168元 - 60元成本 - 100元券),比空座强多了。
不过,西贝要想真正留住这些“薅羊毛”的客户,光靠代金券还不够。第三次去西贝时,我特意观察了一下,有几桌是用券的客户,吃完后服务员主动问他们体验怎么样,还送了小份的黄米凉糕当赠品,说“下次来可以尝尝我们的新品”。这种细节很重要,能让客户觉得不是在“被薅羊毛”,而是被尊重,下次可能就会主动来消费,而不是等有活动才来。
网友们说“西贝这招妙,看似亏了,实则赚了”,确实没说错。现在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店都面临客流下滑的问题,西贝用3.9元的馒头当“敲门砖”,用代金券锁定二次消费,既解决了短期客流问题,又拉动了长期营收,是个很聪明的策略。但关键还是要守住菜品和服务的底线,不然就算吸引了再多客户,也只是“一次性买卖”。
薅羊毛可以,但也别太较真。西贝愿意花成本吸引客户,我们乐得享受优惠,这本来就是双赢的事儿。要是觉得划算,下次活动还可以去;要是觉得体验不好,也可以选择不去。毕竟,餐饮行业的核心还是“好吃、不贵、服务好”,只有真正做到这三点,才能长久地留住客户,而不是靠一时的促销热闹。你觉得西贝这招怎么样?你会去薅这个羊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