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江西景德镇街头上演了一幕“李逵遇李鬼”的现代戏。一辆顶着“网红鸡排哥”招牌的三轮车正要开摊,就被城管人员拦下劝返。“没有报备吧?没有报备就没有(摊位)的。”城管人员这句话道出了城市管理的底线与规矩。
不远处,真正的“鸡排哥”摊位前排起长龙,有游客甚至早上9点就来等候下午才出摊的“鸡排哥”。一热一冷,对比鲜明,引人深思。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曾经红极一时又迅速沉寂的“网红”景点和产品,它们的故事反复印证一个道理:没有规矩的流量,终将是昙花一现。
“鸡排哥”的走红堪称现象级。其“脱口秀式”销售风格让“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自己”等金句传遍网络。短短8天,『抖音』账号粉丝突破60万,“鸡排哥文学”相关话题播放量达1.5亿次。流量为景德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酒店入住量增长30%,20至30岁的年轻人成为游客主力军。
面对这“泼天的富贵”,景德镇相关部门展现出管理智慧。通过成立工作专班、设置12个分流摊位、特聘“鸡排哥”为“文旅推介官”等创新举措,既保住了流量热度,又维护了市场秩序。这种“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做法,正是“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反观那个被劝返的“冒牌鸡排哥”,他的问题在于破坏了规矩。弘文社区工作人员解释说:“这里原本就是一个便民集市,此前的摊主报备后可以继续摆摊,未报备的直接来摆摊,会被劝返。”也就是说,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因为谁火了就可以特殊,也不会因为谁模仿网红就可以网开一面。
“鸡排哥”本人也保持清醒。面对爆火,他暂不考虑直播带货,希望细水长流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把控食品安全。这种对职业的敬畏、对规则的遵守,恰是其能够持续走红的内在原因。这与那些急于变现、忽视质量的“网红”形成鲜明对比。
放眼当下,“网红经济”已成为推动消费、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虚假宣传、商标™️侵权、产品质量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冒牌鸡排哥”虽只是个小事件,却折射出“网红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如何平衡流量与规矩的关系。
景德镇的做法提供了一个可行路径:既要热情拥抱新业态,为创新发展留足空间;又要冷静守住老规矩,让各方在明确规则下有序参与。这不仅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更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公平保护。
规矩不是创新的枷锁,而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就像交通规则一样,它限制了个别人的“随心所欲”,却保障了大多数人的“畅通无阻”。在“网红经济”的道路上,同样需要这样的“交通规则”,让创新之车行稳致远。
冒牌“鸡排哥”被劝返,但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有价值:流量或许可以带来一时热闹,但规矩才能铸就长久繁荣。网红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创意的火花❇️,更需要规则的护航。唯有如此,“网红”才能变“长红”,“流量”才能变“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