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铁矿石的加入正在改变全球资源版图,中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削弱了澳大利亚在铁矿石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场从矿山到高炉、从美元💵到人民币、从双边博弈到全球重塑的变化,正悄悄改写世界资源格局。
俄罗斯拥有290亿吨的铁矿石储量,位居世界第三。这些铁矿石品位高达55%,可以直接用于炼钢,无需额外加工,每吨能节省15至20元的成本。这对中国年产粗钢10亿吨的市场来说,每年可节省约150亿元。此外,中俄地理相邻,铁路直达,进一步保障了资源安全。2025年前四个月,经俄中边境口岸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量显著增长,跨境基础设施如同江铁路桥的通车,为俄罗斯铁矿石进入中国提供了高效通道。
过去几十年,全球铁矿石贸易主要以美元💵计价,但近年来中俄铁矿贸易中有45%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比例在过去两年内大幅上升。这不仅增加了俄罗斯央行的外汇流动性,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逐步推动去美元💵化。巴西也在积极与中国合作,扩大铁矿石运输专线,年运力达到3.5亿吨,并采用人民币结算,锁定汇率风险,同时购买中国的电动车和光伏板,形成产业链闭环。
面对俄罗斯和巴西的竞争,澳大利亚不得不降低价格并延长长期协议期限,试图维持市场份额。2025年的前八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比例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对澳大利亚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尽管如此,澳大利亚政客仍坚持“价值观同盟”,但实际上矿山CEO们纷纷前往上海,争取更多的合同和优惠条件。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铁矿石不仅是一个替代品,更是构建三角稳定结构的关键部分。澳矿保规模、巴矿保品位、俄矿保弹性,这种多元化的供应策略增强了中国的议价能力。随着俄罗斯铁矿石的涌入,澳大利亚的议价空间被压缩,市场力量开始向买方倾斜。人民币结算成为连接巴西和俄罗斯的重要纽带,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结构。
最近,中国最大的钢铁集团要求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所有铁矿石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标志着定价权之争进入了新阶段。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夜盘成交量已经超过新加坡,形成了新的定价体系。一旦人民币计价的现货、期货和指数“三价合一”,中国钢企将获得更大的议价优势。
回顾历史,美国曾通过航母保证美元💵结算,巩固其全球霸权。如今,中国通过俄罗斯的铁矿、巴西的港口以及人民币电子支付系统,构建了一条“钢铁丝绸之路”。这条路径不需要航母护航,只需跨境铁轨和数字人民币钱包👛,就能实现资源、货币和市场的闭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种可复制的去美元💵化模式。
当中国钢企把俄罗斯高品质铁矿石倒入高炉时,火光映红的不仅是车间墙壁,更是全球资源秩序的新纪元。每一组数字都像重锤敲击旧秩序,火星四溅。澳大利亚还在计算损失时,中国已经布局下一盘大棋,从铁矿到原油,从天然气到稀土,从航运保险到数字人民币,一条条去美元💵化的裂缝正在蔓延。未来的世界资源版图将更加多元、韧性且以人民币结算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