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频中展示了一位老人在开车时频繁打盹的情景,每次只睡一会儿便醒来继续驾驶。这种行为在高速公路上极为危险。例如,车辆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且司机头部倾斜45度,仿佛方向盘自己有了灵魂。这样的车速远低于高速公路设计的最低时速60公里,导致后方车辆刹车距离大幅缩短,一旦发生追尾事故,冲击力将成倍增加。
更严重的是“S型”走位,这不仅影响到一条车道,而是同时占用两条车道,增加了后方车辆的刹车难度。2022年沪蓉高速上的一起连环撞车事故就是由一辆低速货车引发,造成14辆车受损和8人受伤。因此,慢速并不等于安全,过慢反而成为移动路障。
有人提出可以下车敲窗叫醒司机,但这种方法极其危险。即使有人成功通过这种方式唤醒了司机,也存在被后方分心驾驶的车辆撞击的风险。保险公司明确表示,擅自下车拦截的行为责任自负,不予以赔偿。因此,在高速公路上,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距离、立即报警并拨打12122。
报警时提供车牌号、行驶方向和公里桩号,交警会通过监控锁定目标车辆,并采取措施如警车压道、喊话或设置阻车带来引导车辆离开匝道。行车记录仪中的录像可以作为重要证据提交给交警,而不是仅仅当作短视频素材使用。
如果司机确实突发疾病,通常情况下,车辆会因松开刹车而加速或偏离路线。若车辆还能匀速进行S型走动,多半是因为司机处于短暂的微睡眠状态。此时最佳选择是远离该车辆,避免自身成为潜在障碍。急救医生指出,在高速公路上没有任何病情值得用二次事故去交换,真正的昏迷会导致车辆自然减速撞向护栏,这比被后车追尾存活几率更高。
去年杭瑞高速上曾有一例货车司机癫痫发作的情况,后车司机及时报警,交警利用警车并排行驶的方式将货车引导至服务区,医护人员早已待命救治,整个过程未发生任何接触性事故。相比之下,2019年京港澳高速上一位好心人下车帮助逆行老人却不幸被撞飞,双腿截肢,老人也当场身亡。因此,在高速公路上应优先保护自己,再考虑救人。
为了防止疲劳驾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出发前保证至少7小时的充足睡眠;车上备有麻辣牛肉干等零食刺激神经;每行驶100公里进入服务区休息;感到困倦时不要勉强,尽快找到最近的服务区或出口停车休息30分钟。随着国庆返程高峰的到来,任何低速驾驶行为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看到前方车辆异常行驶时应迅速变道加速远离,并及时报警。在高速公路上保持适当距离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