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在中秋节这一天,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研究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的温度比月球正面更低。这一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月球“二分性”现象的理解,并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
月球正面与背面在地形地貌、元素分布和岩石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月球正面相对平坦开阔,背面则布满沟壑、峡谷和悬崖,地形起伏更大;月球正面有较多由早期火山活动形成的平坦玄武岩区域,占正面面积30%以上,而背面只有约1%-2%;月球正面富含放射性元素,而背面相对较少。这些差异可能与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有关。
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本中的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进行成分分析,并运用三种不同的温压计计算其结晶温度与压力,还通过岩石学模型模拟了玄武岩的结晶过程。结果表明,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的结晶温度约为1100℃,比来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样品低约100℃。这项研究成果为月球正面与背面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