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有炼油企业最近使用人民币支付了数批俄罗斯石油货款,这一商业交易背后涉及国际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复杂博弈。路透社披露,印度最大的炼油企业——国有的印度石油公司已用人民币支付了两到三批俄罗斯石油货运。这不是印度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但在中印关系改善背景下重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自西方因乌克兰战争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来,印度已成为俄罗斯折扣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俄罗斯石油贸易商近期要求印度国有炼油厂必须使用人民币支付,导致印度石油公司用人民币支付了两到三船俄罗斯石油。交易机制设计精巧:俄罗斯继续以美元💵定价石油,但要求印度买家支付等值人民币,既绕过了制裁,又满足了各方表面上的法律要求。
此前,印度曾尝试人民币结算,但由于中印关系恶化而中止。如今中印关系缓和,为重新启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条件。俄罗斯坚持要求人民币结算是因为人民币可以直接兑换成卢布与俄罗斯生产商进行最终结算,且在西方加大制裁背景下,一些俄罗斯石油交易商拒绝接受其他货币。
最初,俄罗斯接受印度用卢比结算,但很快发现卢比汇率下跌、流通性差,俄罗斯企业难以使用这些卢比购买商品。相比之下,人民币具有明显优势,俄罗斯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且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更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
莫迪政府宁可得罪美国也要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根本原因在于巨大的经济利益。数据显示,俄罗斯满足了印度约40%的石油需求,而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廉价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为印度节省了至少170亿美元💵,这对正在快速发展的印度经济至关重要。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部长皮尤什·戈亚尔曾强硬表态,印度会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除非美国能提供同等价格的替代方案。他将能源问题称为印度“四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之一”。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扩大了印度国有炼油厂获取俄罗斯石油的渠道,因为一些贸易商不接受其他货币。对于印度而言,确保能源供应稳定比单一货币依赖更为关键。
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不仅没有退缩,反而采取了强硬反击。印度国防部宣布暂停从美国波音公司采购6架P-8I“波塞冬”反潜巡逻机,这笔价值高达36亿美元💵的军购案被无限期搁置。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辛格·普里公开批评美国“干涉主权”“双重标准”,指出美国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采取宽容态度,却单独针对印度,明显是“选择性打压”。
印度使用人民币结算客观上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多国家在能源贸易中增加人民币使用,例如日本在“萨哈林”天然气项目分红中选择了人民币结算。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已达到4.74%,创历史新高。随着印度炼油厂与俄罗斯贸易商达成的新交易陆续到位,人民币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分量正悄然增加。对于印度来说,这些石油在未来某天被精炼成汽油、柴油,注入印度飞速发展的经济血脉时,莫迪今天的选择或许会被证明是大国博弈中的一步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