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推出“平价版”Model 3/Y时,市场期待值高涨。然而,当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的定价公布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质疑声,认为这并不是普通人能负担得起的“平价电动车”。发布会当天,特斯拉股价暴跌4%,资本市场也表达了不满。
尽管新车型比早期版本降价约5000美元💵,但取消联邦税收抵免后,实际支付成本与之前相差无几。这种“假降价”让消费者感到失望,因为用户通常以历史低价(含补贴)为参照,导致新定价显得缺乏诚意。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指出,所谓“低价版”仍比竞品昂贵。例如,比亚迪海豹、小米SU7等车型以更低价格提供更丰富的配置,进一步凸显了特斯拉的成本控制问题。
特斯拉在配置上的削减也引发了争议。新车型缺少Autosteer辅助驾驶系统,后排『触控屏』消失,Model Y甚至砍掉了标志性LED灯带。外后视镜需手动调节,织物座椅的廉价感与特斯拉“科技先锋”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配置缩水不仅让用户质疑特斯拉技术普惠的承诺,还使得竞品在相近价位提供完整智能驾驶套件的优势更加明显。
续航方面,特斯拉新车型的516公里续航在三年前可能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宁德时代』神行电池(4C快充+700公里续航)和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竞争下已无优势。此外,续航未提升却大幅削减配置,暴露出特斯拉“成本转嫁”而非“技术突破”的本质。在中国市场,小米汽车即将推出的80度大电池增程车型和理想L6纯电续航突破500公里的产品,都让特斯拉面临巨大压力。
这次定价策略的失败给所有科技公司敲响了警钟:降价必须伴随可感知的价值提升。单纯削减配置只会透支品牌信用。特斯拉可能需要通过OTA付费解锁功能或捆绑超充服务来重建消费者信任,但关键在于重塑“技术领先”的认知。如果特斯拉继续沉迷于成本游戏,可能会彻底失去定价话语权。这场定价风波表明,没有真技术支撑的“平价”只是空谈。消费者期望的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价格下探的真正颠覆。